桐城市嬉子湖鎮松山村,從村部出發至最東端的方汪村民組共有路程4.7公里、至最南端陳咀村民組5.8公里,群眾看病就醫十分不便。從小就立志要解決農村群眾看病就醫難問題的張武忠,在他熱愛的家鄉從事村醫工作三十三年。他用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守護著全村群眾的健康防線,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無悔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立志從醫,紮根農村奉獻三十三載
偏遠鄉村群眾看病就醫難的現狀,深深烙印在青年張武忠同志的心中。為此,他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救死扶傷、服務家鄉父老的醫生。1991年從蕪湖中醫學校中醫臨床專業畢業後,年輕的他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就業的機會,選擇回到他熱愛的家鄉從事村醫工作,解決父老鄉親的看病難問題,這一幹就是三十三年。
他常説“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給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張武忠同志白天工作、晚上“充電”。通過努力,他取得了安慶醫專“社區醫學”專業和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大專雙學歷,先後通過了西醫、中醫執業資格和中藥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在全鎮開設第一家“中醫閣”,合理使用中醫適宜技術為群眾健康服務。張武忠同志靠著紮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實踐和嚴謹的工作態度,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醫師。行醫三十三年來,從未發生一例醫療差錯。
愛崗敬業,服務群眾盡顯醫者仁心
張武忠同志考慮到農村人有早起的習慣,堅持每天6點鐘起床,簡備早餐後七點前必須到崗上班為群眾服務,這是他給自己定下的規矩。為了保障群眾健康,他的手機保持24小時暢通,確保群眾就醫需求特別是突發疾病時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救治。為此,他已經記不清多少個夜晚無眠無休了。
2019年底,原定前往蘇州陪母親過年的張武忠同志被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計劃。他深知自己肩上的任務與使命,當即送妻兒去蘇州陪母親過年,自己則留下來堅守崗位。大年夜,他匆匆忙忙地吃了一碗速食麵就戴上口罩回到崗位,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完成上級交辦的返鄉人員篩查工作。三年間,無論是核酸採樣還是重點區域返鄉人員健康監測,總是能看到張武忠的身影。他就像是一台不知疲憊的機器,連軸轉、不停歇。憔悴的面容和消瘦的身軀,是他愛崗敬業和醫者仁心的最好見證。
扶貧濟困,大愛無疆彰顯黨員本色
在為獨居老人或困難群眾看病時,張武忠不僅解決他們身體健康上的問題,還從生活上給予他們幫助。有些失獨老人或空巢老人前來就診,他經常自己接送或者慷慨解囊自掏腰包租車護送老人回家。為群眾看病時,張武忠同志總是制定最經濟、最有效的醫療方案,最大程度緩解困難群眾在看病就醫方面的經濟壓力。有些確實十分困難的群眾就醫取藥,張武忠同志總是分文不取、贈醫施藥。
他不僅是一名仁醫,還是一位愛心使者。多年來他積極參與愛心事業,是桐城關愛女孩網的一名志願者,經常捐資捐物,幫助貧困女孩,並榮獲“愛心大使”稱號。
三十三年來,張武忠同志始終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紮根農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書寫著不平凡的一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全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樹起了一面榜樣旗幟!他表示:“今後將繼續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幫助老百姓解決病痛,做群眾健康的守門人、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