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教育 > 

安徽:特教之光 照亮鄉村裏的“折翼天使”

發表于:2023-12-08 10:36  作者:殷驍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記者 殷驍/攝)

當涂縣特教學校老師在為特殊兒童授課。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品質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安徽省農村特教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農村殘疾兒童受教育覆蓋面不斷擴大,有力保障了教育公平。

在特校收穫自信

日前,當涂籍殘障青年小慶(化名)在馬鞍山市一家知名酒店開始當天工作。從馬鞍山市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後入職,他很快進入了工作狀態。“感謝市特教學校老師們多年付出,讓我這個農家孩子接受教育、融入社會。”小慶説。

“農村戶籍學生目前佔全校學生的48%,讓他們通過學習掌握文化基礎知識和謀生技能,是我們重要工作之一。”馬鞍山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陶康告訴記者。近年來,該校十分重視學生就業,開設西點烘焙、陶藝、絲綿畫製作等8個專業,建立30多間實訓室、生活場景模擬館,並編制相關校本教材。去年,該校聽障學生實現100%就業。

記者來到當涂縣特教學校看到,整潔明亮的教室內,4名培智班兒童正跟著老師學習數學知識。該校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包括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等。今年,學校遷至交通更便利的青山河畔,進一步方便農村特殊兒童就學。

“我們首先把特殊兒童當作普通孩子,不給他們貼標簽。同時,以愛心和耐心,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當涂縣特教學校校長王海濤説,義務教育階段,該校培智類學生應收盡收,今後還要吸收孤獨症少兒入學。

每逢開學前,馬鞍山市教育局均會同該市殘聯,全面摸排全市6至15歲適齡殘疾兒童情況,按“一人一案”原則分類安置。今年8月,馬鞍山市建立專家庫,並深入縣區做好殘疾兒童入學評估和統籌。今年,馬鞍山全市適齡殘疾少兒1022人,已入學1010人,入學率達98.8%。

馬鞍山市近年來相繼出臺多項支援特教發展的政策,超千名特殊需求兒童獲得與普通兒童同等入學權利,形成以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教學校為骨幹、送教到府為補充的特教體系。馬鞍山對困難殘疾人子女就學開展教育資助,今年資助3873人,發放資助金353萬餘元,進一步減輕農村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就學負擔。

“早上好!”11月9日一早,記者剛走進宣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幾名同學就熱情地來打招呼。該校為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特教學校,為全市聽障、智障適齡殘兒提供學習和生活環境。目前,該校教職工65人,設啟喑部、啟智部和學前教育部,共15個教學班,在校生205人,95%以上為農村學生。

經過在宣城特殊教育中心近9年學習,先天性重度耳聾孩子小丹(化名)能獨立閱讀各類適合青少年的書籍,能按要求寫作文,並多次在繪畫比賽中獲獎。2019年入學的阿方(化名)現在學習狀況良好,準備赴外地讀書。“對比入學前後,學生多方面素質明顯提高。績溪、旌德等縣有些家長,特意送孩子入學。”宣城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長陳珍玉説。

“隨班就讀”有保障

宣城市青年小周患有腦癱,從小學開始,他就與普通孩子同班學習。“上學的時候,同學們沒有對我另眼相待,老師和同學都很關心我。”小周説,從安徽資訊工程學院畢業後,他入職宣城市誌文建材有限公司。

小周接受的教育形式是“隨班就讀”,意即部分肢殘、輕度智障、弱視和重聽等特殊孩子進入普通班就讀,讓其在與普通學生一起活動、相互交往的同時,獲得必要的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務,以便更好融入社會、開發潛能。

有專家表示,“隨班就讀”提供了有效干預治療環境,可利用同伴關係促進特殊孩子逐漸掌握社會交往技巧,促使其障礙減緩和康復。一些農村特教學校較少、普通學校生源減少,且因熟人社會等條件,少兒及其家庭之間往往熟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普通同學不理解、不尊重特殊孩子等問題。

當涂縣龍山橋中心學校與該縣特教學校一墻之隔,王海濤也兼任該校負責人。秋季開學後,在他建議下,該校老師主動帶領孩子參觀特教學校,並與特殊兒童互動交流。“這樣可以消除普通孩子對特教學校和特殊孩子的神秘感,認識到特殊孩子與他們其實沒有太多不同,有助於實現融合教育。”王海濤告訴記者。

為做好“隨班就讀”工作,馬鞍山、宣城都建立了包括衛健、民政、教育等部門專業人士在內的專家委員會,在開學前評估特殊兒童情況,做到一人一案,在充分考慮家長意見前提下,推薦適合“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到普通學校就讀。特殊兒童學籍靈活,若在“隨班就讀”期間不適應,可及時轉至特教學校繼續學習。

據了解,我省大部分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在座位安排、教學程式、課堂提問、練習過程等環節都對特殊學生給予適當照顧,盡可能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環境。最近,馬鞍山市特教學校還與當涂縣合作,計劃在該縣多所幼兒園試點特殊孩子融合教育,培養老師、家長和幼兒殘健融合意識,為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儘早打好基礎。

送教到府暖人心

學生不能來教室,那就把課堂搬進學生家裏。針對重度殘疾、無法到校就讀的學生,我省不少農村地區以“送教到府”方式,由教師定期到學生家中為其制定學習計劃、講授學習內容。

馬鞍山市送教對象涉及智力障礙、肢體障礙、多重障礙等學生,且其家境大多較困難。送教老師結合音樂、美術、情緒矯正等相關內容到府服務,不僅提高殘疾孩子多項能力,而且讓家長學會了簡單康復知識。

去年,馬鞍山市投入特教公用經費598萬餘元,用於資源教室建設和送教到府等支出,明確送教到府等形式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提升送教到府運作保障能力。今年以來,該市特教學校共為殘疾學生送教到府732人次。

近年來,宣城市有200多名殘疾少兒接受送教到府,送教到府也是宣城市特教中心持續多年的工作之一。該校先評估無法入校學生學習特質,以此制定針對性教學策略,安排專業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每年為10多名中重度殘疾學生送教近50小時,平均每月為孩子送教2次,每次約2小時,同學們在感統康復、文化學習、特長培養等方面進步明顯,這項工作也受到家長一致好評。“多虧老師送教到府,孩子變化很大,我們對未來也充滿信心。”宣城市宣州區殘疾兒童家長王女士感激地説。

“送教到府是對特殊兒童的兜底教育保障,應得到更多扶持。”我省一名長期從事特教工作的專家説。目前,送教到府存在路程偏遠、山路難走、相關費用支援力度不足等問題。他建議,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政策,明確送教到府各項細則,對參與工作的教師給予一定政策傾斜,並設立專項經費,保證送教到府持續穩定深入開展。

去年,安徽省教育廳等7部門印發了《安徽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對“十四五”期間我省特殊教育發展提升總體目標作出部署:到2025年,高品質特殊教育體系初步建立。包括三方面:一是普及程度顯著提高,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融合教育資源覆蓋率超過95%,非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入學機會明顯增加。二是教育品質全面提升,課程教材體系進一步完善,教育模式更多樣,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特殊教育品質評價制度基本建立。融合教育全面推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醫療康復、資訊技術與特殊教育進一步深度融合。三是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繼續對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實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確保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優先獲得資助,逐步提高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水準。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業水準進一步提升,待遇保障進一步提高。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