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范柏文/攝)
11月19日上午,2023合肥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第五站)鳴槍開跑。來自全國各地的3萬名選手參加了比賽,最終男、女組全程和半程桂冠均由中國選手摘得。
11月19日,初冬清晨,巢湖岸邊一聲槍響,暌違三年的合肥馬拉松,正式開跑!
合肥,是座奔跑的城市。
鮮為人知的是,新中國的馬拉松運動從合肥起步。1957年,國家體委在肥東縣梁園鎮舉行馬拉松測試賽,成為新中國的馬拉松第一賽。此外,元旦越野跑,這種特殊的迎新方式,在合肥持續了63年。
奔跑的澎湃激情燃燒在合肥人的血管裏,也轉化成這座城市不斷奔跑、變大變美的不竭動力。
以最短時間邁入“國際金標”“國內金牌”雙金賽事行列的馬拉松界“黑馬”,聚集了3萬人一起奔跑。這樣的大規模賽事,安全如何保障?賽事如何管理?
用心服務,助力跑出好成績
11月19日8:45,來自浙江台州的選手潘紅出現在半程馬拉松終點附近,最終她以75分25秒的凈成績名列合肥半馬女子組第一。
“合肥馬拉松賽事組織者,非常用心,特地減少了折返點。這裡的觀眾也特別熱情,我愛合肥!”潘紅興奮地説。
落實“以跑友為中心,一切為了跑友”的服務理念,“合馬”在業界一向有好口碑,許多選手在合肥跑出了個人最好成績。
正是在好口碑的吸引下,近三屆男子全運會冠軍尹順金、董國建、仁青東知布等國內頂尖馬拉松精英選手紛紛前來,讓本屆“合馬”成為一場“星賽”。
本屆賽事,中國田徑協會委派了9名國家級裁判員到場,大賽組委會還從省內選調50余名國家級裁判,共安排327名專業裁判員。
各部門保障方案環環相扣:合肥市交管部門對賽事涉及道路進行交通管制,保障賽事安全;公交集團抽調70輛大運量公交車,開通三條免費公交專線,並調整多條公交運營線路;衛健系統為合肥馬拉松賽事配置了32輛救護車,設置了23處醫療點位,抽調了72名醫護人員進駐現場……
從合肥師範學院、安徽醫科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合肥濱湖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學院等,大賽共招募了3738名志願者擔任志願服務。
主動擔當,打造一場全民盛事
11月14日,距離合肥馬拉鬆開賽還剩5天時間,馬拉松新聞發佈會上,合肥市體育局、衛健委、公安局交警支隊、公交集團、軌道公司等多家單位、部門相關負責人逐一發佈了合肥馬拉松的運營保障方案。
各部門分工協作,各司其職,主動擔當,形成了全市共下一盤棋、齊心協力辦“合馬”的工作格局。
合肥馬拉松現場副總指揮、合肥市體育局副局長陸志勇告訴記者,自2014年合肥在濱湖新區舉辦了第一屆國際馬拉松賽以來,每一屆的比賽都成立了高規格的大賽組委會,市長擔任組委會主任,分管副市長擔任副主任,組委會成員涉及合肥市直及駐肥相關單位達30多家。合肥是舉全市之力,打造一場全民盛事。
高規格,成就了高品質。“合馬”開跑當年,即被中國田徑協會定為銅牌賽事。從歷經中國田徑協會銀牌賽事、金牌賽事,再到國際田聯銅標、銀標賽事,直至2020年晉陞為國際田聯金標賽事,合肥馬拉松僅用了短短7年時間。
鍍“金”以後,合肥馬拉松沉寂了3年。今年強勢重啟,成為全國馬拉松錦標賽第5站。
關注細節,體育讓城市迸發魅力
19日上午,參賽選手朱文濤堅持跑完半馬全程後,感到足底筋疼痛,便來到了賽後修復區。志願醫師吳雲趕緊蹲下來,為其按摩撥筋,緩解疼痛。“有這麼好的服務,明年的合馬,我還來參加。”朱文濤感謝地説。
細節決定成敗。一場成功的城市馬拉松,背後藏著工作人員無數的“匠心”。
比如大賽規模的確定。合肥馬拉松組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合肥馬拉松、半程馬拉松是在賽前根據道路、物資、安保的總體承載能力報名,最終將規模控制在了3萬人左右。
醫療保障做得怎麼樣?在駱崗公園合肥馬拉松終點處,記者看到我省唯一一台裝載可移動的ECMO(即人工肺)救護車首次參與到合肥馬拉松的救援保障中。除此之外,合肥馬拉松組委會還貼心聯繫了安徽針灸醫院、曙光醫院、合肥科學健身指導中心等,在全馬、半馬的終點分別設立了賽後針灸恢復區,還設立了拉伸區、冰敷區等,為選手提供賽後恢復服務。
比賽當天,約有一半的選手來自合肥市以外,其中包括37名外籍選手。11月18日,合肥濱湖新區的賓館已是一房難求,合肥馬拉松帶動了全市的吃、住、行、遊、購、娛。
“城市讓體育迸發生機,體育讓城市迸發魅力。如今,合肥馬拉松已是這座城市一張亮麗的名片。”陸志勇認為,越來越多的人正通過這場全民的歡樂派對,來到合肥,深度了解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