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資訊 > 

桐城市大關鎮:農文旅融合發展 趟出鄉村振興路子

發表于:2023-10-30 16:38  作者:吳麗  來源:中國網韻動安徽  責任編輯:沈好好

深秋時節,乍暖還寒的天氣為綠水青山攏上了一層寒意,桐城市大關鎮卻迎來一年中的“高光時節”。何畈村7800畝高標準農田已經換上了金色的外衣,仿佛融化了陽光的海洋,吸引著過往行人;在明月灣農文旅産業園,遊客們趁著豐收節的余溫,沉浸式體驗恬靜夢幻的田園生活,感受著傳統農耕文明與現代智慧農業的碰撞;青龍灣生態園的30余畝獼猴桃迎來了大豐收,滿枝圓潤飽滿的果實,讓大量遊客聞香而來……

近年來,桐城市大關鎮圍繞環境“美”、文化“興”、産業“旺”,深度挖掘鄉村價值,多措並舉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不斷拓寬鄉村振興路徑。

景點串珠成線,提升農文旅融合“顏值”。該鎮在改善人居環境過程中,不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小公園、微景觀,大力實施鄉村旅遊項目“微改造、精提升”,同時深入挖掘非遺、農耕、民俗等各類特色文化資源,結合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特色産品等各類特色資源,把文化、産業與景點整合起來。該鎮以15個村為軸線,以北峽關古戰場、古洞岩、歐家嶺起義舊址、寄母山、茅草堰、周明月門樓、霸王街、白沙嶺連理亭等名勝古跡和金衝瀑布、紅旗峰、篤山等自然景點為核心,將景點“串珠成線、連線成片”,持續打造鄉村旅遊觀光新勝地,讓農文旅更有看頭。順應自駕遊、周邊遊發展趨勢,抓住時點熱點,持續打造有品質、有流量的網紅景點,豐富鄉村功能模組,將鄉村打造成集合農業生産、民俗體驗、旅遊度假等功能的綜合服務體。明月灣農文旅産業園、青龍灣文化園運營狀況良好,歐家嶺起義事跡陳列館已於今年8月對外開放。2023年截至10月中旬,鎮域內各大景點、網紅打卡點共接待各類遊客2萬餘人。

挖掘地域特徵,擦亮農文旅融合“底色”。該鎮堅持以“三農”為基礎,廣泛結合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特色産業等元素,深度挖掘桐城歌、大關水碗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打通鄉村文化脈絡,提升人文底蘊,塑造富有群眾記憶、村組特色、民俗烙印的印象鄉村。突出優、精、特、美路徑,打造“文化故事+綠水青山+迴圈農業+觀光體驗+生態康養”的生態旅遊線路,吸引遊客深度遊,體驗鄉村慢生活,提升鄉村旅遊的附加值。充分盤活農耕文化、非遺技藝等領域的人才資源,讓更多的民間能人走到臺前、更多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呈現,將文化底蘊轉化為品牌標識,展現“原生態”的鄉土之美,打造獨具特色的大關鄉村旅遊品牌,開創“産品變品牌、品牌換效益、效益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積極舉辦各類文化旅遊節、農民豐收節等節會慶展活動,多渠道對外發佈鄉村旅遊線路,利用網路直播、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宣傳報道,擴大大關鎮全域旅遊知名度,促進旅遊業態和模式創新發展。

促進多元發展,打造農文旅融合“引擎”。該鎮緊隨消費升級的趨勢,挖掘鄉村多元潛力,盤活資源,支援農民利用自有資産發展休閒農業旅遊等相關産業,加大培育鄉村旅遊帶頭人,採用“村+企業+農戶”多元融合發展業態,將傳統農業、傳統生活方式、傳統民俗鄉土文化、鄉村風情開發轉化成為原汁原味的鄉村旅遊産品。該鎮依託特色資源和獨具特色的鄉村文化稟賦,推進何畈村禾興家庭農場種植加工的茅草堰牌香米、麻山村大成油茶合作社生産的純天然茶油以及明月灣家庭農場種植的無公害果蔬等特色農産品品牌化開發。將農副産品與文創産品有機結合,增加全鏈條旅遊消費新産品的供給能力,提高鄉村旅遊的可消費性。同時,該鎮還積極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等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帶動從業農民增收致富。

從産業旺到文化興再到生活美,大關鎮扎紮實實趟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如今的鄉村,路更寬了,環境更整潔了,農民的腰包鼓了、生活的底氣足了,對家鄉越來越有歸屬感、認同感……一幅高品質發展生動圖景正在眼前不斷展現。(文/吳麗)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