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文旅 > 

鳳陽:讓非遺在旅途中浸潤人心

發表于:2023-08-17 15:05  作者:周坤、陶濤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責任編輯:陳紫芊

在城市的街道,以鳳陽鳳畫為元素的公交站牌、路燈、雕塑隨處可見;在晚間的廣場,跳著鳳陽花鼓操、錢桿子的人們數不勝數……這個夏天,來到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在大街小巷與非遺文化“不期而遇”,已成為這裡一道獨特的風景。

鳳陽縣是非遺大縣,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共計10類45項。很難想像,如果沒有非遺,鳳陽會缺少多少璀璨和厚重。節奏歡快的鳳陽花鼓,像極了千年古城的澎湃心跳;婉轉悠揚的鳳陽民歌,唱出了一方水土的濃烈深情。

在鳳陽縣小崗村的友誼大道,這裡除了“當年農家”,18戶農民按“紅手印”的原址,如今遊客的腳步總會在不經意間,為一個個別具特色的非遺工作室、工坊而停留。

打一會鳳陽花鼓、描一筆鳳陽鳳畫、吹兩下鳳陽嗩吶……這些古老非遺承載的不僅僅是一段情懷記憶,更是外地遊客體味鳳陽風情的最好方式。

“以前來小崗村都是看‘當年農家’,現在還可以體驗這些非遺文化,真是豐富多彩,融入到景區當中,別有特色。”沉浸式多維度的旅行體驗,令來自南京的遊客孫明武讚嘆不已,“在鳳陽,體驗非遺的方式竟如此精彩紛呈!”

看著一波接著一波的遊客,這讓鳳陽縣鳳畫研究會副會長唐勤智深刻地意識到:“非遺是旅遊的優質資源,旅遊是傳統非遺的重要渠道,兩者融合發展才能擁有廣闊前景。”

當不同的非遺項目聚集在一起,非遺傳承人不但能保護、傳承非遺技藝,保留老城中的煙火氣,還能為遊客提供集中展示非遺技藝的平臺,培植非遺活態傳承的土壤。

非遺進景區,開創了非遺傳承發展的新局面,也啟發我們進一步思考,面向未來,如何讓非遺技藝,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

在鳳陽及小崗村老一輩人的記憶中,鳳陽花鼓曾是荒年外出乞討、賣藝謀生的代名詞。而如今,鳳陽花鼓不僅成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更是眾多遊客來鳳陽必須“打卡”體驗的文化項目。

這一轉變,離不開眾多非遺傳承人的努力。鳳陽花鼓省級傳承人肖慶紅,就是其中之一。

過去,鳳陽花鼓是一種民間表演藝術,為了讓表演形式更豐富,肖慶紅和同事們一起編創了鳳陽花鼓健身操,成為安徽省第六屆老年人體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

過去,鳳陽花鼓在節假日和文藝演出時表演,為了讓鳳陽花鼓表演空間更廣,肖慶紅和同事們一起編創了鳳陽花鼓工間課間操,在鳳陽縣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亮相並推廣。

過去,鳳陽花鼓的表演者大部分是女性,為了讓鳳陽花鼓表演者更多,肖慶紅和同事們一起鼓勵突破性別障礙,推廣男子鳳陽花鼓。

“現在部隊裏有很多男孩子跳花鼓都很好了,像消防隊員、武警戰士,我們都向他們宣傳、教學鳳陽花鼓,並且他們也喜愛、願意學習鳳陽花鼓。”肖慶紅説,她們不斷創新載體和平臺,就是為了讓非遺更好地走入現代生活。

鳳陽花鼓在鳳陽縣文旅局非遺股股長王楠介紹,近年來,鳳陽縣出臺《鳳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通過“基地”與“人才”兩點發力,建立“鳳陽文化館傳習基地”“鳳舞少兒藝術培訓班”等非遺傳習基地30多個,不斷強化非遺及傳統文化的城市肌理、存活空間和傳承載體,不斷壯大的非遺發展力量,讓非遺保護與文旅發展協同推進。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王楠表示,下一步,鳳陽縣文旅局致力打造“非遺文化+旅遊業”的發展路徑,通過旅遊業帶動非遺文化的經濟增長,再通過非遺文化實現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實現文旅融合、雙向促進的新圖景。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