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要聞 > 

安徽各地美術館推出藝術展覽 為觀眾奉上夏日藝術盛宴

發表于:2023-08-11 10:34  作者:晉文婧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汪影

近日,安徽省美術館內,市民在欣賞敦煌壁畫沉浸式影片。(記者 程兆/攝)

近日,安徽省美術館內,市民在欣賞敦煌壁畫沉浸式影片。(記者 程兆/攝)

假日裏,小朋友在安徽博物館新館參觀青銅器展覽。(通訊員 陳三虎/攝)

戶外炎熱,館內清涼,各類展館是廣大市民和青少年文化消費生活的新去處。今年夏天,從安徽省美術館到省內各類美術館,敦煌壁影——壁畫與數字藝術展、大奇至美——徐悲鴻經典作品展、鄉村百變——鄉村振興進程中的影像展、造化心源——林州大峽谷寫生作品展等20多個展覽,為參觀者奉上了一場場解暑養心的夏日藝術盛宴。

近年來,繼“博物館熱”之後,各地的美術館、藝術館也逐步進入大眾視野,跨文化、重經典、講創新的藝術展覽,傳遞美學價值、添彩美好生活、賦能文旅融合,凸顯了張揚美的旗幟、釋放藝術浪漫、不斷向上向善的時代浪潮和文化風尚。

接續傳統與現代的審美

敦煌,是文化遺址,也是藝術寶庫。經過千年營造,莫高窟的壁畫、雕塑、石窟建築三大藝術形式享譽全球。最近,“敦煌”從遙遠的大西北來到了安徽。

由省美術館聯合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全新大型沉浸式展覽“敦煌壁影——壁畫與數字藝術展”近日在安徽省美術館開展,現場展示了歷代敦煌守護者所臨摹的30余幅敦煌壁畫作品和沉浸式影片。

敦煌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展覽在“遊絲墜天”“絢彩積岩”“紋採飛揚”“謀局如意”等板塊中,解構敦煌壁畫線、色、紋、佈局、構圖等多層藝術內涵。通過原創沉浸式數字藝術空間,講述敦煌藝術的起源、發展與延續,將敦煌萬象匯于觀眾眼前。

安徽省美術館正式開放已有一年之餘,這座位於巢湖之濱的大型現代化展館,正在成為很多藝術愛好者心儀的打卡地。在這個暑期,除了講述敦煌藝術,它也呈現了多場勾連傳統與現代的頗具特色的展覽。

大漆世界——湖北美術館館藏漆藝作品展,是安徽省美術館與湖北美術館的一次合作。對於兩地美術館立足於現代藝術的選擇,或許可以從博物館的古老藏品裏找到線索。安徽和湖北皆受楚文化的滋養,漆藝文明歷史悠久、傳統資源深厚。湖北是荊楚文化的主要輻射區域,“楚式漆器”是中國“漆器”工藝的高峰,湖北曾侯乙墓出土漆器220多件,那些讓世界驚嘆的精美楚漆器,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産。

此次在安徽省美術館展出的“大漆世界——湖北美術館館藏漆藝作品展”,是湖北美術館館藏漆藝作品國內巡展的首站。展出國內外藝術家的優秀漆藝作品近50件,既有經典的漆器、漆畫,也有實驗性的裝置、影像等,既有對傳統經典漆器造物技法和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又有對漆藝當代表達的探索和創新,帶給觀眾沉浸式體驗。

悠久的中華文明,燦爛的傳統文化藝術,不僅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而且提供了豐厚的審美文化資源。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尋審美的文化內核、藝術形式、創作源泉,以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有機結合的方式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打動人心。

打通城市與鄉村的美育

省美術館近期新展不斷。除了上述提及的兩項大展,還有中國當代版畫六十家原作展、花·非花——蔡錦藝術展、夏日奇旅——插畫藝術主題展、大奇至美——徐悲鴻經典作品展等,內容涵蓋了經典作品、當代佳作、現代藝術等各個方面。

合肥市擁有較為豐富的藝術類展館,這個夏天也為觀眾奉獻了不少特色展。如亞明藝術館的“有風雅頌——第二屆亞明藝術館中青年扇面繪畫邀請展”、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的“鄉村百變——鄉村振興進程中的影像展”等。

鄉村,是藝術家回望的家園,是藝術創作的重要主題之一。

銅陵市美術館的鄉情沃土——江冰彩墨、馬鞍山市美術館的築夢鄉山——林兵畫展等諸多展覽陸續開展……城市裏的美術館,濃墨重彩地抒寫鄉村主題,那麼鄉村裏呢?藝術如何在鄉野記錄時代、塑造風尚?美術場館能否為鄉村的孩子帶去美育的力量?

加強鄉村美育的呼聲由來已久。事實上,近年來,藝術下沉、介入鄉村的實踐活動逐漸增多,黃山的碧山、合肥的崔崗,都在美術場館、藝術普及上作出了積極探索。“鄉村美術館”是一個新概念,無須大而全,但且小而美,業內人士認為,鄉村和城市美術館應當實現錯位發展,不必效倣、無法移植,而要因地制宜,使其與鄉村産生深層聯繫。鄉村美育需保持開放性與傳承性,一方面合理利用鄉村環境資源,引導民眾認識自然美;另一方面引導民眾從鄉土民俗、鄉土文化、民間工藝中認識藝術美、生活美。

近日,在懷寧縣美術館內,一場剪紙作品展正在進行。美術館負責人何鳳轉依託這個基層美術館,多年來在鄉村美育上進行積極探索。她也一直在思考:在相對單一的環境中,誰來告訴孩子們發現美、表達美、創造美,獲得審美的能力?

為培養鄉村青少年的美術興趣,8年前,何鳳轉開始創作農村兒童題材的國畫漫畫,創作反映農村兒童生活的國畫漫畫作品近千幅。同時,美術館組織成立了志願服務團隊,堅持每月兩次到鄉村學校,為孩子們進行書畫輔導。在何鳳轉等志願者的幫助下,懷寧縣地處偏遠地區的雷埠鄉、臘樹鎮、小市鎮,近年來共有200多名留守兒童走進書畫藝術世界。何鳳轉認為,結合美術館的公共教育與鄉村美育的普及教育,將在城市實踐中成熟的公共教育合作模式搬至鄉村,是一種“流動美術館”,是城鄉美育資源平衡發展的探索之一。

理解被賦予更多屬性的“看展”

各類展覽,為人們帶來美的熏陶,也被賦予更多的社會屬性。

在哪兒看?在某網路平臺統計的最受歡迎的景區前十類中,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排在第四位。去年,安徽省美術館入選全國“最受歡迎公共文化空間”,一年多來,這裡成為了安徽省的藝術新空間、文化新地標。

當然,看展覽也並不完全局限于美術館、藝術館等專門場館中,在商圈、社區、校園、街道、天橋,大大小小多元而新穎的藝術展覽,正在成為一種日常風景。如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藝術館的重大主題美術展覽,作品包括雕塑、水粉、油畫等多種藝術樣式,由師生共同參與呈現。展覽對外開放,不僅僅代表著一種校園文化,更是傳承精神、擁抱時代的注解。

什麼觀眾看?看展觀眾的結構逐步發生著變化。以往的觀眾多以文博、文物、藝術愛好者為主;如今,人群的年輕化趨勢越發明顯,展覽愛好者、打卡愛好者、文創産品蒐集愛好者、漢服愛好者等,常常會共同聚集于一個場館、一場展覽中。

怎麼看?打卡、拍照、發圈、寫攻略筆記、曬社交平臺,成為一些年輕觀眾的全套流程。大家根據自身的興趣點和關注點,一起討論,相互分享,形成共鳴。

每一代人都會形成自己的社交生態。新生代觀眾,更加傾向於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構建新的人際關係,由此也誕生了年輕人社交形式之一——“看展式社交”。這一現象彰顯著年輕一代精神需求的提升,表達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也標誌著公共文化服務水準的提升。

當然,凡此種種,也給博物館、美術館提出了新要求:在吸引觀眾走進博物館、美術館的同時,還需要主動走出館舍,把美術館等場館的展覽要義投放入大千世界;在深耕展覽主題內容的同時,還需要在展陳方式出新出彩;在構思觀眾觀展需求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到社交需求的存在,以便讓整個展覽成功“破圈”。策展者和看展人,正在迎來一個“雙向奔赴”的新局面。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