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産業 > 

懷寧藍莓生長出農文旅産業鏈

發表于:2023-06-28 10:59  作者:檀志揚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口感很好呀,酸酸甜甜很新鮮,透著一股香味。”特地從合肥趕來懷寧縣月山鎮復興村藍莓基地採摘的遊客江珍連連稱讚。

近日,在懷寧縣月山鎮復興村藍莓基地,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藍莓藏在枝葉間、挂滿枝梢頭,顆粒飽滿紫中帶紅,看得人垂涎欲滴;篩選、稱重、裝箱……大家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箱箱鮮美的藍莓,裝進冷鏈車,發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一張張臉龐喜笑顏開。

“這片藍莓在生長的過程中,不施農藥,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讓前來採摘遊的遊客們吃得更加健康、放心。”月山鎮復興村黨支部書記查正嚴介紹。

20年前,一名省農科院的專家,來到懷寧縣一個小山村,試種了幾棵藍莓苗。不成想,一顆藍莓成了“星星之火”。

20年後,全縣8.5萬畝荒山變成了花果山,綠了一方,富了一方,“甜”了一方。每到5月至7月,滿山飄香,客商不絕。懷寧,也被遊客戲稱為“一個甜甜的縣”。

近年來,懷寧縣把發展藍莓産業作為“綠富美”振興路徑,一張藍圖繪到底,變荒山為“金山”、變果園為公園、變農區為園區,有力推動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繪就了鄉村振興新畫卷。

種植藍莓、加工藍莓、舉辦藍莓節、把藍莓基地打造成景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形成完整産業鏈,打造一張城市名片,成為全國知名的藍莓之鄉。懷寧發展成為長三角最大的縣級藍莓種植區,集聚藍莓種植企業200余家,引進培育藍莓深加工企業10余家,集良種繁育、規模種植、食品加工、休閒採摘于一體的産業鏈條,去年創造産值達50億元。到2025年,懷寧藍莓種植面積將達10萬畝、年産值達100億元。

“我們精心做好‘土特産’文章,因地制宜發展藍莓産業,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採取土地入股、合作發展、務工就業、生産託管、開辦農家樂等有效舉措,實現了土地流轉‘獲租金’、資金入股‘變股金’、基地務工‘掙薪金’、訂單種植‘得售金’、生態旅遊‘贏現金’的‘一地生五金’。”懷寧縣相關負責人説。

懷寧縣藍莓深加工服務中心,是産業融合發展的一個“代表作”。這個生産區裏,藍莓種植基地、藍莓加工廠、藍莓科普館、藍莓研究中心、藍莓酒莊、村寨等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原先單一的藍莓種植已發展成集果蔬生産、加工、農耕體驗、旅遊觀光、大健康等多業態的複合型産業。

“網友們,大家好,你們看,我手中拿的是‘優瑞卡’品種,它口感甜、上市早、果香味濃,歡迎大家採購品嘗……”在懷寧縣三橋鎮社塘嶺村藍莓基地,村黨總支書記江小生日前通過手機直播帶貨方式,現場推介當地特色農産品藍莓。他一邊品嘗,一邊向網友詳細介紹藍莓獨特的自然生長環境、果品特點、口感品質等。上線不到5分鐘,2萬餘人涌入直播間,當場下單訂購。“我們全鎮發展藍莓7000余畝,今年5月8日開園採摘,不僅線下每天遊客爆滿,線上銷售更是火熱。”三橋鎮黨委書記何天龍高興地説。

懷寧縣100多家藍莓公司採用冷鏈運輸直達的運送模式,保證了藍莓鮮果的品質,達到直接食用的標準。從採摘、包裝、運輸到城市大超市,短短7小時左右冷鏈“護航”,這些“酸酸甜甜”小果子就出現在了食客手中。

據了解,“懷寧藍莓”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成功創建國家林業産業示範園區、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安徽省“一縣一業(特)”全産業鏈示範縣,入選首批安徽省有影響力的綠色食品區域公用品牌,併入選“點讚2023我喜愛的中國品牌”。安徽農業大學和懷寧縣政府共建了新型農業推廣服務平臺皖西南綜合試驗站,進一步為藍莓産業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援,擦亮金字招牌。

如今,放眼懷寧,一個個藍莓農旅融合項目落地生根,一個個藍莓生態産業園遍地開花……一幅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綠色畫卷徐徐展開,這裡青山沃野的“甜蜜事業”將越繪越精彩,釀出更美的生活。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