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元城市空間 溫州美術館明年將浮出地面

時間:2023-08-16 16:26:14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林吉祥

“目前我們已完成樁基工程,今年底將完成地下室土方開挖與底板澆築,預計2024年初美術館主樓‘出地面’。”作為溫州文化展示中心核心片區地標建築,溫州美術館自開建以來就備受關注。工程進度如何?設計理念是怎樣的?

項目分為地下2層,地上4層

主要由美術館、架空連橋、人行天橋等組成

近日,在江濱東路(會展路)與湯家橋北路交叉口的溫州文化展示中心G-08地塊施工現場,多輛挖機正開展作業。“我們現在正在進行土方開挖,挖到樁頂標高後將對成樁品質進行100%的低應變品質檢測,嚴把每個階段的工程品質關,以此確保整體工程品質安全。”溫州市濱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胡立建説,截至今年8月初,該項目完成的工程量包括:地庫範圍工程樁基、圍護樁、塔吊基礎。

談到施工前期面臨的最大問題,胡立建直言莫過於“不良地質”的困擾。“2月份進行樁基施工時,通過地勘報告發現,整個場地靠北1/3的位置,即美術館主樓下方地塊屬於甌江灘塗,這對施工極為不利。”胡立建説,在此前回填過程中,往甌江水域填的材料都是一些石頭,而泥巴的含量很少,“這就導致施工時,樁基進尺很不利,根本下不去。”除不利地質範圍廣外,地下建築面積大,基坑開挖範圍廣;整個地下室基本位於淤泥層上,筏板容易受淤泥層擾動;再加上溫州地區雨季時間長,夏季颱風多,降水量大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都使該工程的難度大大提升。

“為了不影響進度,我們市質安總站、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單位組建了臨時黨支部,經過方案策劃、多番現場實驗,最終完善清障處理施工方案通過專家論證。確定圍護樁採用‘旋挖+咬合樁’工藝,中間工程樁先採用‘旋挖清障’工藝,把地下大石塊理乾淨,再回填一些泥巴,最後再打樁的方式進行。”胡立建介紹,不利地質的範圍有1萬多平方米,涉及工程樁有800多根,圍護樁有170根,現在難題已全部攻破。“下一步,我們將在今年底完成地下室土方開挖與底板澆築,預計明年初美術館主樓出±0.00,也就是俗話説的‘出地面’。”

溫州文化展示中心項目G-08地塊總用地面積約4.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7.35萬平方米,項目分為地下2層,地上4層,主要由美術館、架空連橋、人行天橋等組成。其中,溫州美術館總建築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地下展館建築面積約0.65萬平方米。作為溫州濱江商務區核心片區重要的公共空間和文化藝術節點,未來這裡將打造成承載城市文化活動、體驗溫州美學文化的濱江新客廳。

詮釋甌江山水風景

將打造複合多元的城市開放空間

溫州美術館的設計單位為上海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上海江歡成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項目設計負責人為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柳亦春,其曾擔任過多個城市的美術館設計主持,積累了許多關於世界最新美術館發展的動態經驗。

“溫州美術館的設計靈感出自其特別的選址。它位於甌江邊上,位於城市和自然風景的邊界處,對面是雁蕩山的余脈。”柳亦春説,將來,這個美術館不僅僅只是一個內部可以看展的美術館,同時將成為市民和甌江山水相互對話的開放空間。“從大的文化背景看,溫州是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之一。美術館能夠成為詮釋甌江山水風景的仲介空間;在大的態勢與佈局上,我們在美術館建築的頂部,做了一個全天候開放的大‘亭子’,這既是一個收納自然山水的景框,同時也是美術館的文創空間。閉館之後,市民仍然可以通過外部坡道、樓梯進到這裡,坐著享受、發呆,欣賞夜晚甌江的山水景致,這會是一種美妙的人文體驗;此外,在美術館的大棚底下也設有餐廳、書店,包括一些創意性的文化空間。”

“選擇凹型,是因為它更加容易跟周邊的環境相融合。美術館的一側是會展中心,其頂部有一點曲線造型,另一側則是未來的CBD,其左右均呈現向內凹的一條曲線,從融合度上來看十分契合。”柳亦春説。

提到美術館的設計功能,柳亦春認為,一座城市的美術館,應發揮出超越美術館自身的具體功能性之外的城市功能性,激發其蘊含的城市潛力。“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家對於文旅的重視,美術館在城市發展和建設中所起的作用凸顯,這會是一個多元的、複合的城市開放空間。”柳亦春希望將其打造成市民的文化客廳,在這裡公眾可以深入其中,釋放屬於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魅力。(林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