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欣賞|鵲橋之楝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

時間:2021-04-27 16:35:09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翁卿侖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作者翁卿侖,1982年出生於溫州,廈門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嗜書、好戶外行走。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紅嘴藍鵲是極漂亮的鳥,通常好幾隻一起出現。這鳥兒日漸稀少,近些年又日漸多起來。它們的叫聲識別度很高,是沙沙的嘈吵叫聲或者哨聲。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紅嘴藍鵲為大型鴉類,體長54-65釐米。嘴、腳紅色,頭、頸、喉和胸黑色,頭頂至後頸有一塊白色至淡藍白色或紫灰色塊斑,其餘上體紫藍灰色或淡藍灰褐色,尾長呈凸狀具黑色亞端斑和白色端斑。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如今,溫州地區的山野、小溪邊,紅嘴藍鵲尤其多。當然,最常見的地方之一,就是泰順。泰福橋位於泰順嶺北,建於20世紀40年代,為石拱木平廊橋,是嶺北方向前往福建壽寧的要津。該橋上依舊留有“繩墨董直機”字樣。

廊橋匠師董直機是嶺北尾村人,出生於1925年11月9日,他是浙江省唯一一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本世紀初,正是因為文物工作者在泰福橋上發現“繩墨董直機”字樣而找到他,才發現泰順廊橋傳統技藝營造者依然尚有傳承。不久之後,他開始在故鄉主持修造本世紀第一座傳統木拱廊橋同樂橋,備受國內外矚目。泰順從此開始新一輪建造廊橋熱潮。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本篇的紅嘴藍鵲照片,便來自嶺北泰福橋及附近的司前裏光村。

裏光村,是抗戰時期著名的國立英士大學舊址所在地之一,也是當地的畬族特色村。該村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村內古民居依山就勢,多為四合大院規制,以石墻、木構、雙坡頂呈現山區鄉土民居風貌。抗戰時期,英士大學曾搬遷至裏光長達三年多。當時,英士大學有工、農、醫三大學院學生700多人,都借居該村林氏大宅、陳氏大宅、羅氏大宅上課。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鵲橋之楝 翁卿侖/攝

裏光村的紅嘴藍鵲,攝于該村新建不久的空山隱民宿屋外草坪盡頭。4月近5月,山野的苦楝樹整樹開花,鳥兒便棲息在苦楝樹上。所謂“楝花開後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鵲與橋戀,鵲與苦楝,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翁卿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