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溫州市委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建設高水準創新型城市的實施意見

時間:2020-08-07 16:07:42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溫世萱

中國共産黨溫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浙江省委第十四屆第七次全體會議精神,按照《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建設高素質強大人才隊伍打造高水準創新型省份的決定》(浙委發〔2020〕19號)部署要求,結合溫州實際,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高水準創新型城市工作進行了研究,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精神,以建設高水準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載體,加強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速創新資源匯聚,著力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著力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著力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全力打造全國民營經濟科技創新示範區、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新創業引領區、全球新興科創資源集聚先導區。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區域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明顯增強,初步建成高水準創新型城市。

——綜合創新實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綜合創新實力躋身全省前列,全社會R&D經費支出達到300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0%左右,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年均增速達到12%以上,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0%以上,每萬人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達到136人年,全社會勞動生産率達到17萬元/人。

——重大創新平臺取得突破。環大羅山科技創新生態圈基本成型,創新協同機制基本建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溫州高新區在全國排名進入前70名,浙南科技城建成産城融合的科技新城,大學科技園創業孵化成果顯著,七都國際未來科技島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6000家,省級企業研究院達到300家。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22000件,其中PCT國際發明專利達到20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10000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5件。

——人才高地建設加快推進。“百萬人才聚溫州”取得明顯進展,到2025年,新引進培育海內外各領域傑出人才、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1000名以上,高水準創新團隊和領軍型人才創業項目100個以上,新增高校畢業生20萬人以上、培育高技能人才12萬人次以上,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00萬人以上。

——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創新創業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加快形成,系統構建“産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加快形成“一區一廊一會一室”創新格局,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到2025年,全市科技創新創業投資基金規模新增20億元,省級以上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累計達到70家,技術交易年成交額突破200億元。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建設環大羅山科創走廊

聚焦前沿技術和未來産業培育,集聚全球創新資源要素,建設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構築全要素創新生態體系,進一步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圍繞“一核兩帶多園區”規劃佈局,強化科創走廊重點區塊打造,促進科創資源共建共用,全面提升創新聯動能力。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區五園”建設,加快中國眼谷、基因藥谷等平臺建設,推動鐳射與光電等特色産業集群發展,加快形成智慧裝備、生命健康兩大主導産業。推進溫州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融合發展,推動樂清、瑞安等省級高新園區進入全省前列,推動平陽、永嘉等地建設省級高新區。推進七都國際未來科技島建設,謀劃建設“青科會·七都論壇”,加快國際科技金融中心、長三角科技企業總部園、浙大創新創業研究院基地等項目落地。

(二)辦好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

始終把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作為最主要的主場活動、最高端的人才盛會、最重要的引智平臺、最具影響力的展示窗口來抓,力爭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永久落戶溫州,全力做好各年度峰會籌備和保障工作,著力打造集聚全球高端智力資源的峰會品牌。依託青科會定期開展全球青年科技英才(溫州)峰會、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投融資對接會、大學創業世界盃、創新創業合作國際研討會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活動賽事,不斷釋放青科會“溢出效應”,積極打造青年發展型城市。運用好峰會紅利,全面做好高層次科學家聯絡聯繫和跟蹤服務工作,為全球青年科學家提供跨國跨界交流分享平臺,吸引更多海內外科學家把科技成果和智力資源落地溫州。加速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加速器、創業園、創業基金落地實施,推動峰會成果加快落地。

(三)推進“甌江實驗室”等

重大科研平臺建設

抓緊謀劃建設甌江實驗室,強化政府主導、聯合共建、機制創新、開放協同,加快建成浙江省實驗室,力爭成為國家實驗室分部。加快構建由“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省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市級重點實驗室”等組成的實驗室體系,開展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科研成果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及産業化。加快省部共建眼視光學和視覺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持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工作。支援中國交通資訊中心國家實驗室溫州分實驗室、電氣數字化設計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建設,支援生長因子藥物開發浙江省工程實驗室優化提升,支援鐳射與光電智慧製造浙江省工程實驗室申報建設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持續推進國科大、浙大、華科大溫州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加速創新成果落地。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建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引導建設一批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模式國際化、運作機制市場化、管理制度現代化、産學研緊密結合的新型研發機構並推動健康有序發展。

(四)加快推進“科技飛地”建設

全面對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加快溫州(嘉定)科技創新園等“科技飛地”建設,發揮對外科創窗口作用。推動長三角區域內科創要素資源深度對接,舉辦科技成果對接會、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等,全面參與長三角科技協同創新。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圍繞關鍵技術、前沿科技和重大基礎研究等領域,每年梳理出一批項目開展合作和聯合攻關。強化與G60科創走廊、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等的聯動,推動跨區域共建“飛地園區”和跨區域實施科技創新。深化世界(溫州)華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準的國際創新合作。謀劃建設離岸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科技飛地”。創新要素集聚模式,謀劃建設承接飛地創新資源的總部基地,打造“研發創新在外地、成果轉化在溫州”創新生態。

(五)實施産業創新趕超行動

強化創新鏈産業鏈精準對接,從需求端與供給側同步發力,創新産學研合作與技術研發攻關模式,實現科技創新與商業化路徑有機結合,提高産業鏈附加值。實施創新鏈貫通工程,暢通基礎研究、技術開發、中間試驗、企業孵化、規模生産各個環節,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智慧裝備、生命健康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利用工業網際網路改造産業鏈步伐,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促進電氣、鞋服、泵閥等優勢傳統産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實現“5+5”産業領域創新服務綜合體全覆蓋。支援企業建設企業研發中心、重點企業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準研發機構,到2025年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研發機構、發明專利基本覆蓋。支援領軍企業聯合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組建産業創新共同體,帶動産業鏈企業協同創新發展。健全科技資源共用機制,提升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能力。聚焦重點産業集群,建立健全産業鏈風險清單,攻克佈局一批進口依賴較為嚴重、對産業高品質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關鍵核心技術。

(六)推進5G試點城市建設

實施5G“百千萬”行動計劃,推進百項場景應用、千億産業培育、萬個基站建設,努力打造“5G+”創新發展標桿城市。加大5G基站建設力度,力爭2021年底基本實現全市5G信號全覆蓋。豐富5G應用場景,推動5G技術在産城融合、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運用。依託國家級北斗産業基地、中電産業基地、智慧裝備産業基地、樂清正泰物聯網感測器産業基地、瑞安汽車電子産業基地等平臺,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延伸和融合,形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5G産業集聚區。統籌佈局5G網路、光網城市、雲計算中心等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新基建與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産品、新業態協同聯動發展。

(七)深化科技金融中心建設

加快完善溫州科技金融中心基礎設施配套,全面提升“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務水準,引導科技支行、民營科技小貸、民營科技融資租賃機構、科投基金子基金、創業投資機構集聚發展。抓住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契機,鼓勵支援科技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等資本市場上市和掛牌交易,支援掛牌上市科技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增發、配股、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等方式融資。推進技術産權資産證券化試點改革,發行技術産權資産證券化産品。加快打造“科技大腦”,構建集數據服務、金融對接服務、仲介機構服務、專家服務等於一體的科技金融線上服務平臺。推動科技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投貸聯動、科技擔保、科技保險,培育科技金融生態。

(八)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城市

加快中試平臺、市場體系建設,培育技術經理人,建設大數據交易市場,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科技大市場。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産業化創新服務鏈,提升科技仲介服務水準,打響技術拍賣“溫州拍”品牌。加快甌海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推進浙江工業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溫州技術轉移中心建設,著力培育一批專業化、服務能力強的技術轉移轉化機構。針對行業共性個性難題和企業實際技術需求,積極開展技術資訊發佈、供需對接、詢價拍賣等對接交流活動,推進科技成果與技術需求的有效對接。

(九)深化智慧財産權示範城市建設

推進高新區國家智慧財産權示範園區等平臺建設,推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打造智慧財産權強市。完善智慧財産權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溫州市智慧財産權服務園、溫州智慧財産權大港灣等載體建設,提升智慧財産權運營水準,完善智慧財産權投資、交易市場。加強溫州智慧財産權學院、智慧財産權示範高校建設,加大智慧財産權人才培養力度。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工作格局,嚴格智慧財産權執法,嚴厲打擊惡意侵犯、重復侵犯智慧財産權行為。深化首批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範試點城市建設,發揮溫州市智慧財産權仲裁院作用,健全協調、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智慧財産權糾紛預防化解機制。

(十)打造浙南人才高地

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構建貫通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流動、激勵的全鏈條政策體系。大力引進“高精尖缺”人才,高水準開展中國溫州民營企業人才周、全球精英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巡迴引才等大型人才項目對接活動,深入實施“全球精英引進計劃”“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援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重視開發溫州校友資源,加大校友人才招引力度。大力支援大學生創新創業,提升溫籍留學生、溫籍大學生和在溫高校畢業生留溫率。大力實施“青藍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業家培育行動,打造創新型溫商隊伍。實施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構建産教訓融合、政企社協同、育選用貫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體系,壯大新型藍領隊伍。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建好用好工程師創新中心、人才服務綜合體、人才客廳等平臺,探索開展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充分賦予其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權,以“一區一策”方式實行政策“加碼突破”。發揮高校集聚培育人才的作用,推進高水準創新型大學建設,大力支援溫州醫科大學建設“雙一流”、溫州大學“升博”和建設省重點高校、溫州肯恩大學建設高水準國際化高校,加快建設溫州理工學院,大力支援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貿學院加快“雙高”建設。加強特色學科建設,聚焦眼視光學、生物藥學、生物醫用材料、智慧醫療器械、鐳射與光電等優勢領域,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學科。支援本地高校建設國內領先的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構建完善基礎研究人才體系。

三、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

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管、科技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同、社會共同參與的科技領導體制,建立科技創新工作聯繫會議機制。加強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加快形成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政策法規體系。構建突出創新導向的全市績效考核體系,將創新發展成效作為市直各單位和縣(市、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指標。

(二)深化體制改革

深化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全面落實“三評”改革精神,完善適應顛覆性創新的研發組織模式。深化科研放權賦能改革,對科研項目實行審計、監督、檢查結果互認,一個項目週期實行“最多查一次”。改革科研成果管理制度,完善技術成果轉化公開交易與監管體系,創新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利益分配機制,賦予市屬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職務成果所有權和不低於10年的長期使用權。

(三)加大政策支援

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全市財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本級財政科技撥款佔經常性支出比重達到6%以上。優化市級財政科技專項經費預算,支援市屬科研院所加大科研條件建設和人才團隊引育,支援在全市範圍開展重大創新項目揭榜挂帥試點工作,支援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區五園”全域統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和兩大主導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援開展技術産權證券化試點工作,對通過技術産權證券化獲得融資的民營和小微企業,給予相應融資利息20%的市級財政補助,單家企業年度補助不超過40萬元。在全面執行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國家政策的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對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再按25%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標準給予獎補。探索實行科技導向的差別化用地價格機制,提高工業企業績效綜合評價中研發投入的指標權重。

(四)營造創新氛圍

設置科技創新貢獻獎勵機制,激勵科技創新工作。深入實施全民科學文化素質行動計劃,廣泛開展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著力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和創新意識。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尊重科研規律,激勵和引導廣大科技人員追求真理,永攀高峰。建立健全創新盡職免責機制,大力營造勇於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溫世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