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甌海區眼鏡企業集體復工復産儀式在甌海眼鏡小鎮舉行。溫州市甌海區副區長周金平、甌海經開區管委會主任許建宇、區府辦副主任陳海東、區經信局副局長王爵通等領導到現場為企業家們鼓勁、提信心。通達光學、甌海眼鏡、正大眼鏡、亨達光學、藍道工業、八達光學、金達眼鏡、亞寶眼鏡、冠豪眼鏡、朗盛光學、明遠眼鏡、柏康眼鏡等十多家眼鏡企業負責人參加了復工復産儀式。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甌海眼鏡行業一直密切關注,併發動行業企業家們為湖北武漢及本市、區衛生部門捐贈大量護目鏡等緊缺物資。疫情得到控制後,眼鏡行業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有關復工復産號召,迅速動員眼鏡企業進入復工復産狀態。
此次甌海區眼鏡企業集體復工復産儀式,就是同舟共濟、並肩作戰,推動甌海眼鏡産業健康發展的一種信念;就是彰顯企業家的擔當與社會責任感的一種表現。在場的甌海眼鏡企業家們表示,會帶好頭,做好表率,疫情防控不放鬆,復工復産出成效。
周金平鼓勵眼鏡企業家們,一定要帶好頭,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堅定信心,加快復工復産步伐。他表示,在這次加速産能提升的新戰場中,區委、區政府一定會全力以赴,與廣大企業並肩作戰,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産中碰到的困難。我們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擂響戰鼓,直面挑戰,迎難而上,確保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
同時,希望廣大眼鏡企業繼續發揚奮勇爭先的精神,積極作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趕時間、搶進度,為企業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甌海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貢獻力量。
在甌海眼鏡企業集體復工的時候,浙江通達光學有限公司以訂單量同比增長20%左右的成績取得“開門紅”。據了解,這是浙江通達光學有限公司在這次疫情“大考”中拿到的“成績單”,也是甌海眼鏡業的縮影。
有人氣 老員工帶頭返工
2月28日下午,在浙江通達光學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員工們戴著口罩,各自在崗位上忙碌著。韓治剛,板材五線組長,來自四川成都。往年過年後回公司上班,他需要擠在綠皮火車,搖晃30多個小時才能到,今年的待遇卻很不一樣。
“2月18日我收到通知,政府給我們安排動車專列,當時心裏那個激動,我爸媽都不相信這是真的。”韓治剛父母並不相信兒子説的“優待”,直到看到甌海區政府已經替韓治剛購買的車票資訊才不再懷疑。“一下車有人迎接,公司還有專人專車將我們一站式的送到廠,這個確實心裏很感動”。
和韓治剛不同,來自湖南懷化的黃官槐是板材一線組長,在接到主管通知復工的資訊後,選擇自駕回溫,22日上午11點出發,23日淩晨4點抵達。廠區門口有專人24小時值守迎接員工,經過資訊確認和登記,黃官槐回到了已經全面消毒的宿舍。“我們在家鄉也知道這邊其實管控得比較好了,而且自駕過來政府還有補貼,進了公司還能拿到返崗紅包。”
像韓治剛、黃官槐這些老員工,都是董事長周愛松以及企業主管等打電話通知復工,他們的返崗對其他員工起到了很好的帶頭效果。“一到溫州我就在群裏發視頻和資訊,告訴大家可以放心回來,這邊沒問題。”據統計,浙江通達光學有限公司老員工返工率達到90%以上。
有生氣 防控有招秩序井然
機器的轟鳴聲,互相碰面時的招呼聲,水流的嘩嘩聲……相較于過年期間的空蕩和寂靜,這種充滿生氣的場景也昭示著企業的活力。為了防止病毒的侵襲,浙江通達光學有限公司還有招盡施,企業“回暖”的同時依舊秩序井然。
湖南邵陽回來的卿前林是配件部的主管,手下50多名員工,他每天都要在“配件先鋒”的微信群裏讓大家上報體溫檢測情況,並及時推送企業在防疫期間的各類要求。“董事長打電話叫我回來開工,當時我還是有點擔心,但現在看公司的整個管理,也很放心地在這裡上班。”
下午5點多,飯點時間到,員工們陸續收工準備去食堂吃飯。據悉,原本員工洗手池都設置在車間內,半個月前,公司特意在食堂附近安裝了一排共10余個的水龍頭,提高員工就餐前後“勤洗手”的意識。小鎮君在食堂看到,員工排隊間隔1米以上,飯菜由食堂分餐打包,一人一份,圓桌和長桌也按要求隔出了足夠的安全距離。
有底氣 危中尋機精益求精
從“OEM”(代工生産)到“OBM”(自有品牌製造行銷),浙江通達光學有限公司已培育“TONGDA”“通達”“TOD”“Nobody”等多個品牌。“DULCET”“通達”等品牌在南美,尤其是巴西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頗高。
“只要産品精,不用怕沒訂單,我們天天都在簽約。”浙江通達光學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愛松告訴小鎮君,品質上的精益求精,讓“通達光學”受到了國際一流品牌運營商的青睞,世界排名前十的眼鏡品牌不乏“通達出品”。高端的品牌和“過硬”的品質,讓“通達光學”在這次疫情“寒冬”中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逆勢增長,訂單量同比增長20%左右。
周愛松還擔任甌海區眼鏡行業協會會長,他認為,此次疫情有望成為甌海區眼鏡行業發展的催化劑。作為勞動密集型的企業,甌海眼鏡對“機器換人”的需求變得格外現實和迫切。“這段時間,我們的眼鏡企業經常聚在一起開會,疫情的確有影響,但我們企業家們都很有信心,這是一次危機,但更是一次契機”。
或許,甌海眼鏡行業這場從“機器換人”到“智慧製造”的需求躍遷,將加速到來。(辛溫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