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120急救車醫生的“非常24小時”

時間:2020-02-11 13:47:56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李揚慈 辛溫舟

“市區黃龍一市民報告體溫37.5……”。2月10日上午8時40分,溫州市120急救中心一輛急救車疾馳而出,前往目的地。一個小時後,駕駛員駕車返回,工作人員立即將消毒機搬上車,對急救車內部進行消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後,除了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外,溫州市急救中心的這一群人與病毒距離最近,他們就是負責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和發熱市民轉運工作的跟車醫生。他們每天穿戴10組套件的防護服,往返于發現疑似病例的場所以及各大醫院。每天至少要工作15個小時,每運一名患者就要洗一次澡。

(急救中心醫生在工作)

負壓車配備齊全,每趟轉運確診患者後消殺一個半小時

“裏面裝的消毒劑是過氧化氫,機器自動噴灑三分鐘,然後再悶半小時,消殺工作才算完成。”據溫州市急救中心主任甘樺介紹,轉運發熱患者或確診患者後,須對救護車嚴格執行洗消措施,也就是每次轉運患者完畢,立刻進行嚴密的消毒處理,再轉運下一例患者。相比發熱患者,轉運確診患者的負壓車,使用後消殺流程和時間至少要一個半小時。

除了車輛要消殺,出車的醫生和駕駛員也需要更換新的全套防護裝備。

“負壓車平時用得比較少,主要用於應對突發事件。”甘樺説,負壓救護車是為傳染病疫情處置、患者轉運和醫療救治提供穩妥支援的重要“利器”,其特殊之處在於車廂內的氣壓比外面低,這樣車廂內的空氣不會往外流,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醫務人員交叉感染的幾率,而且負壓還能將車內空氣進行無害化處理後排出,避免更多人感染。

個人防護裝備從頭到腳有10件,6分鐘穿戴完成

“轉運救治組!市區水心某大廈(疫點)有一發熱市民需要送醫。”2月10日上午10時,溫州市急救中心120急救醫生金浩接到出車指令。接到轉運任務後,金浩利索地從貨架上取出手套、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鞋套等防護設備。6分鐘不到,他的個人防護準備完畢。

“從頭到腳有10件,要按順序穿戴,每穿一件,都要檢查好密封效果。”據溫州市急救中心醫務科科長張蓋介紹,如果轉運的患者是確診病人,按照要求隊員需要做二級防護。轉運完成後,要一件件按順序脫下來洗消,“每脫一件,都要洗一次手。”

“這段時間大家都居家隔離,外面人少車少路況好,路上時間會短很多。”駕駛員林師傅説,以往出車都要鳴笛一路疾馳,自疫情發生後笛聲幾乎沒開過。一路上,金浩用裝在袋子裏的對講機和指揮部保持聯繫。4分鐘不到,救護車就抵達發熱患者所在的大廈,由金浩下車接患者。

社區工作人員説,自該大廈有業主確診新冠肺炎後,居住在大廈裏的所有人員每天都需要測量體溫。當天早上,工作人員發現居住在確診業主對面的一清潔工體溫異常。

“不要擔心,觀察點的醫護人員都很專業,你安心配合就好。”大致了解這名轉運女子的情況後,金浩一邊安慰,一邊叮囑她帶上相關證件。將發熱患者送往定點醫院途中,金浩一直陪著她身邊,陪她聊天緩解其緊張情緒。

10分鐘後,急救車抵達溫州市中醫院,金浩將患者交給發熱門診,簡單交代情況後進入緩衝間。在這裡,他必須先用消毒水對防護服、手套進行第一輪消毒,然後脫掉防護裝備……而後再進清洗區,繼續清洗、換上新的口罩。

金浩説,前幾天他都在轉運確診患者組,因為每次轉運完成之後都需要消毒,2月5日那天,他和駕駛員一起工作了17個小時,轉運了8個確診患者,洗了8次澡,淩晨1點多下班時已累到躺在床上都不想動了。

疫情期間報警量大增,每天出車超120趟

“甌海蟠鳳有發熱病人需要送醫……”2月10日上午10時40分,金浩剛結束一趟任務,急救中心新的任務又來了。只要調度的鈴聲響起,不論是半夜還是白天,急救醫生都需要馬上動身。這次疫情發生後,溫州市急救中心電話報警量日均四五百次,比以往增加了好幾倍,每天出車量達120余次。

據溫州市急救中心主任甘樺介紹,從1月17日開始,急救中心成立四支傳染病轉運隊伍,專門調配三輛負壓救護車,作為溫州市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疑似和發熱患者的轉運車輛。

“轉運發熱病人,我們只用去病人所在地接上,再送到就近定點醫院就可以返回。”急救中心醫務科科長張蓋介紹,與轉運發熱病人不同的是,確診患者轉運組接到通知後,會與確診病人首診醫院、救治中心銜接,掌握病人的身份、病情、病史等資訊,以及要轉運到救治中心的哪幢樓和哪個病房。

確認好轉運方案後,隊員前往首診醫院轉運確診病人,將病人送到定點救治醫院後,必須在定點醫院對所有人員和車輛進行洗消。

在科學、嚴謹的流程下,轉運確診患者的隊員每天至少要工作15個小時以上,遇到晚上出車轉運病人,任務結束返回後往往到了淩晨……

金浩説,對於急救醫生而言,參與轉運工作後,他們的頭腦中已沒有“早中晚”的區分,時間的刻度全由“轉運前”“轉運中”“轉運後”三個階段組成。

“特殊時期,大家都在超負荷運轉,只要群眾有需要,千難萬難也要克服。”包括金浩在內的急救醫生紛紛表示,如果能讓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救治,再多的付出都值得。(李楊慈 辛溫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