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去菜市場買菜,兜裏沒零錢,沒想到店家讓我用微信發個紅包就行了,真是方便呀。”最近,便捷的手機支付逐漸在菜市場普及,讓家住長堽路的黎先生感到特別驚喜。和黎先生有著同樣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數。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新興的消費支付方式——電子支付正逐步走進南寧各大農貿市場,“智慧化”支付讓市民買菜購物更方便。
“想買一斤李子,沒帶零錢怎麼辦呀?”“微信發個‘紅包’就好了!”這是在皇馬農貿市場的一家水果攤前,記者和店主陳女士的對話。一番議價後,雙方敲定了費用。店主一遍操作一遍解釋説,只要打開微信,點開收付款就會出現“我要收款”以及“向商家付款”兩個選項,“我設置好金額後,你掃一掃我的二維碼就可以順利付錢啦,連好友都不用加”。記者注意到,整個支付過程非常快捷,免去了找零的時間。店主陳女士説,如今農貿市場很多攤主都在使用電子支付的方式收款,“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都行,特別是年輕人使用這些電子支付頻率比較高”。
隨著電子支付的逐步普及,昔日設施較為落後的菜市場也正日漸朝著現代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在官塘、五里亭等農貿市場,記者也發現了電子支付的蹤跡,一些規模較大的農貿市場還推出了銀行卡“閃付”等多種服務,讓市民買菜更便利。
針對這一新興的支付方式,廣西民族大學學生羅淩峰認為,這幾年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電子支付異軍突起,成為了一個很受歡迎的消費方式,“如今只需一部手機即可解決支付問題,不用找零錢,也不用去銀行取錢”。
南寧社科院社會所所長鄧學龍表示,相較于傳統支付方式,電子支付的出現,有利於將潛在消費轉化為現實消費,進一步擴大和刺激市民消費激情,同時也降低了收到假幣的風險。“這種移動支付、電子支付的新興消費方式正在逐漸走入千家萬戶,呈現出從年輕化的消費群體朝著年齡層較大的群體轉移、擴散的趨勢。”鄧學龍説。
此外,鄧學龍還認為,電子交易後雙方將會在手機中留下電子帳單和交易憑據,隨著今後電子支付的普及和規範化,有利於搭建起商品交易溯源的平臺,形成良好的保障和反饋機制,打造“智慧農貿市場”,讓市民的“菜籃子”提得更放心、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