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媵就是陪嫁的意思,春秋戰國時期盛行以媵妾隨嫁的多妻制婚姻,在《羋月傳》中,羋月就是陪嫁過來的。”3月26日上午,在廣西博物館的一樓展廳,講解員通俗易懂的介紹吸引了大量遊客,紛紛圍在講解員的身邊認真聽講。
這名講解員就是黎毅——南寧市第四中學的一名歷史老師。
201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學老師黎毅成為廣西博物館志願者隊伍的一員。此後6年時間,他從未間斷過志願服務,每個週末都會準時出現在博物館裏,義務為遊客講解博物館知識。當天,他所講解的是“穆穆曾侯——湖北郭家廟擂鼓墩出土文物特展”。
黎毅帶著遊客一邊參觀一邊講解,從頭到尾,黎毅都不需要講稿,也不需要提示卡。不管是哪個遊客提出關於展品的問題,他都能娓娓道來。在展廳內,黎毅一講就是一個半小時,淵博的知識、出彩的講解,贏得了遊客們的陣陣掌聲。來自湖北的遊客韓先生稱讚道:“曾國在歷史上鮮有記載,很多人都不知道,沒想到講解員能把很多細節也講得很清楚。”當得知黎毅僅是一名志願者而非專業的講解員後,韓先生更是驚訝不已。
“最開始是因為愛好吧,因為自己非常喜歡歷史,而博物館無疑是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所以想在這裡參加志願服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可以飽覽歷史文化。”而從第一次講解之後,黎毅就一發不可收拾,6年來,他從未間斷過志願服務,服務崗位涉及展覽講解、文物講座、活動攝影和志願者培訓工作,成為博物館裏的一位全能型志願者。
隨著志願服務的時間越久,黎毅對博物館的志願者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他説:“後來,我感覺到更多的是責任。只要有一位觀眾來,我都會為他講解。”因為黎毅知道,每一個選擇將時間花在博物館的觀眾,大都是對生活有所思考的人。自己既然選擇了來這裡當志願者,就要對觀眾負責,絕對不能敷衍了事。為此,講解時黎毅從不局限于對講解詞的照本宣科,而是運用豐富深厚的史學造詣和文學素養,並結合時下的社會熱點,讓沉黙的文物更富有生命力。
俗話説:“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觀眾面前的精彩講解,則需要黎毅辛勤的準備。“一般要講解一個展覽,我至少需要花半個月的時間來準備。”
黎毅介紹,由於“穆穆曾侯”特展展示的文物特別豐富,還有今年1月剛出土的文物,所以加班學習是必不可少的。為此黎毅足足準備了差不多一個月,才把那些資料牢記於心。
黎毅不僅自己認真堅持做好志願者工作,還把志願者精神傳遞給自己的同事、學生以及南寧市的歷史教師群體,他在不同場合宣講和傳遞博物館的志願服務精神和理念,讓他們逐漸了解博物館志願者團體、了解志願工作,並且願意參與博物館志願服務。在黎毅的號召下,廣西博物館的志願者團體也越來越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