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寧鄉村旅遊節啟動儀式現場。
1月9日,2016南寧“月月旅遊節”暨旅遊扶貧獻愛心活動在南寧啟動,近500名愛心遊客兵分四路,到上林、馬山、賓陽、隆安四縣的貧困農戶家中捐贈愛心物資和善款。記者了解到,將旅遊和扶貧相結合,以旅遊開發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成為我市近年旅遊開發和扶貧工作的重要模式。
近年來,我市將旅遊産業發展與“生態鄉村”建設、推進精準扶貧有機結合,通過整合資源開發項目、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挖掘旅遊産品等手段深入推進旅遊扶貧,取得了明顯成效:2015年,我市農民旅遊從業者年每人平均收入達上萬元,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約1.3萬人,3000多戶,“以旅興農”讓數十萬村民受益匪淺。
1月20日,廣西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南丹縣召開。未來5年,廣西將扶持550個貧困村發展旅遊業,通過旅遊産業融合發展帶動80萬人脫貧,我市也將借此契機大力推進脫貧旅遊。
整合資源帶動貧困村致富
説起上林,很多遊客首先想到的是各種美景,其實,該縣還是國家級貧困縣。旅遊扶貧這種新的扶貧模式,給上林脫貧致富帶來了新的思路和出路。
上林縣巷賢鎮長聯村古民莊的貧困狀況,因2014年6月開工建設的上林縣鼓鳴寨養生旅遊度假基地項目而發生改變。建設古民新村,讓村民住上了新房,也推動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僅這一個項目,就為貧困農戶提供就業崗位52個,解決長聯村勞動力就業困難330多人;為3名新考錄本科院校貧困學生、10名大專院校貧困學生提供4.5萬元補助,為5戶貧困戶提供20萬元貼息貸款。項目封園運作後,古民莊群眾將獲得更大的效益,算到府票收入和土地流轉收入、勞務收入、林地及水庫出租收入,長聯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可達近1萬元。
旅遊扶貧讓沉寂的村落煥發了生機。旅遊開發不僅帶來了人流,還帶動了農産品銷售。去年一位廣東遊客到上林旅遊時,不僅對當地的好山好水讚不絕口,更對當地的米飯唸唸不忘。回到廣東後,他不僅想方設法長期訂購上林米,還專門訂了4噸上林大米作為福利發放給職工。
我市選準旅遊扶貧方向,堅持高起點規劃,大力整合旅遊資源,紮實推進一批貧困地區鄉村旅遊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國家級貧困縣上林縣、馬山縣開展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工作,編制上林縣、馬山縣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規劃,積極推動上林縣雲裏湖現代農業觀光園、鼓鳴寨休閒旅遊度假區、龍母湖國際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馬山縣環弄拉生態旅遊圈項目建設。
借力鄉村旅遊推進旅遊扶貧
賓陽縣歐陽村在2011年以前十分貧困,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僅為2580元。在市旅發委派出的第一書記韋秋幸的幫助下,歐陽村才算找到了致富的方向:利用村裏的自然景觀飛馬瀑布和保存完好的古宅發展鄉村旅遊,吸引了眾多遊客到村裏開展觀光遊覽、登山健身、自行車旅遊、“農家樂”等活動。
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西鄉塘區“美麗南方”鄉村旅遊區動員村民流轉8000多畝土地,引進20多家現代農業和休閒旅遊企業,發展蔬菜、花卉、水果、水産等特色農業産業及休閒産業,帶動了周邊農民增收和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馬山縣小都百、隆安縣定典屯、上林縣雲裏湖休閒農業(核心)區等一批示範區和美麗村屯,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休閒新勝地。據統計,2015年國慶期間,全市14個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含12個綜合示範村)旅遊接待人數約96.8萬人次,總收入約1780萬元。
2015年,根據城鎮遊客對差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需求,我市著力開發自然生態、農家度假遊、民俗文化遊、風情小鎮遊等多種形式的鄉村旅遊産品,開展“美麗南寧·生態鄉村”、城鄉統籌綜合示範村和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建設。同時,重視品牌效應,積極創建一批精品鄉村旅遊品牌項目,突出重點、建設精品、扶持龍頭,以點帶面促進新農村旅遊全面發展。並通過特色打造、類別開發等方式,形成“一區一特”“一鎮一品”“一村一景”的個性化發展格局,做好不同類型、多樣化的鄉村旅遊産品開發,形成全市有重點、鄉鎮有特點、村村有亮點的鄉村旅遊特色項目。截至2015年年底,我市已擁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5家,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家,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4個,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戶4家,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48家,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四星級示範企業(園區)4個,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5家,廣西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4家,廣西星級鄉村旅遊區25家,廣西星級“農家樂”74家。
提高貧困地區旅遊知名度
因地制宜開發旅遊線路,打造獨具本土特色的旅遊品牌,是南寧市推進旅遊扶貧工作的“法寶”。市旅發委將貧困地區旅遊宣傳納入我市各項旅遊宣傳促銷活動,積極組織上林縣、馬山縣、隆安縣等貧困縣的旅遊景區、旅遊企業進行旅遊促銷宣傳。
結合鄉村民俗節慶,提升包裝“月月旅遊節”主題活動。2013—2015年連續在上林縣舉行“中國旅遊日”主題活動,組織開展2015最美鄉村“美麗南方”示範鄉村歡樂遊,全面展示美麗鄉村的風貌。
舉行2016南寧“月月旅遊節”暨旅遊扶貧獻愛心活動,組織近500名愛心遊客到上林、馬山、隆安、賓陽等縣體驗鄉村旅遊,向貧困村捐贈愛心物資和善款,同時將鄉村旅遊産品納入旅行社推廣的線路中,促進鄉村旅遊客源市場開拓。我市下轄各縣區的旅遊部門也結合當地實際,創新思路,開展形式多樣的旅遊扶貧活動。市旅發委還對派駐貧困村第一書記給予資金扶助、産業扶持、人員培訓、業務指導等多項支援。
2015年,市旅發委聯合我市旅遊企業,整合包裝各景區,推出南寧“馬上大”休閒之旅。産品一經推出,深受各地遊客的歡迎,成為2015年南寧旅遊市場最成功的線路策劃和最火的旅遊地。我市充分利用南廣高鐵開通對客源增長的帶動作用,選擇廣東作為市場行銷的突破口,實施一系列旅遊市場推廣措施。“馬上大”已成為粵港澳旅遊市場的新熱點,直接拉動當地遊客增長5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累計接待各種旅遊團隊近2萬人次,帶動的散客自駕遊、自助遊不計其數,讓山區農民在旅遊大開發中嘗到了甜頭。
2014—2015年,市旅發委策劃了市、縣、區聯動的“南寧天天遊——旅遊局長帶你遊”活動,及由各縣區旅遊局局長帶領媒體記者、攝影家、旅遊達人及遊客遊覽我市各縣區的鄉村旅遊精品,通過不斷整合各縣區旅遊資源,這些旅遊産品現已作為固定線路推向市場,提高了貧困縣區鄉村旅遊的知名度,促進了當地農民就業和增收脫貧。
在精準有效的宣傳策略支援下,包括“馬上大”線路在內的廣大鄉村旅遊景點(線路)在發展中尋找自己的定位,越來越多的貧困村、貧困戶從中獲益:上林一家生態農莊打響了“長壽食品”品牌,原本僅用於充饑的玉米糊成為遊客眼中的“香餑餑”,帶動周邊數十戶村民脫貧致富;馬山弄拉將旅遊業作為支柱産業發展,2015年僅停車費一項收入就超過20萬元,既保護了生態,又讓村民富起來。
資金人才雙管齊下助力發展
我市的“農家樂”及其鄉村旅遊不再是“吃農家飯”這麼簡單。各農業旅遊示範點及其“農家樂”景區都在利用資源,打造優勢項目,不但可吃農家菜、賞花、摘果、釣魚、放羊、觀光、玩拓展,還可住進獨具特色的新農村別墅。
為了吸引更多遊客到這些鄉村旅遊,優化旅遊環境,我市加強各部門協調配合,整合旅遊、農業、扶貧、水利、交通、科技、住建及社會各類資源,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及産業項目的扶持力度。2014—2015年,市旅發委累計安排旅遊發展資金8000多萬元用於支援各縣區發展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工作,市交通局牽頭實施貧困村通屯道路硬化項目151個。2014年,市扶貧辦在綜合示範村建設中對每個村投入50萬—100萬元不等的扶貧資金,用於示範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開發項目建設。
各縣區也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入,如馬山縣投入扶貧資金84.1萬元對小都百的道路進行了完善;賓陽縣爭取到340多萬元幫扶資金對貧困村歐陽村的道路和旅遊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2015年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2000多元增加到8600多元;隆安縣共投入扶貧資金238萬元,對布泉景區的道路進行了提升改造。
同時,加大人才培訓力度,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快鄉村旅遊的人才隊伍建設。2014年以來,每年累計培訓各級旅遊管理人員,鄉鎮、村、示範點的幹部和帶頭人及其他鄉村旅遊從業人員達2300多人次,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旅遊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援和智力保障。
穩步推進旅遊脫貧工作
旅遊和扶貧“聯姻”,這種新形式的精準扶貧很好地踐行了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通過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許多貧困鄉村的經濟逐步變得更強,風貌變得更美,基礎條件變得更好,文明程度變得更高。
下一步,市旅發委將繼續加大鄉村旅遊項目特別是貧困縣區旅遊項目開發力度,力爭把上林、馬山創建成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每個縣區創建1個以上特色旅遊名鎮(鄉)。繼續穩步推進扶貧産業開發,促進旅遊與農業、林業、文化、城鎮化等融合,建設一批生態農業新村、旅遊扶貧村屯、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森林人家”、星級鄉村旅遊區、星級“農家樂”。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推進旅遊扶貧合作試點項目建設,推進村屯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提高鄉村旅遊管理水準。在黨的十八大確立的生態文明理念的引領下,將旅遊扶貧與美麗鄉村建設、扶貧攻堅、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等深度融合,成為那只“點石成金”的“金手指”,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