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歷時4年創作完成
此次廣西共有3部作品獲獎,均為廣西民間文藝工作者深入田野考察、采風,挖掘本土民間文化創作而成。獲獎是一件大喜事,每個獲獎作品都派出多名領獎人,他們在廣西民協有關負責人的帶領下“抱團”來到海寧見證廣西民間文藝界的這一大事。紀錄片《孫頭坡壯族搶花炮》領獎代表鄭棟、淩日勝、黃秋源均為“80後”,捧著沉甸甸的獎盃站在臺上他們都樂開了花。
據了解,搶花炮習俗廣泛流行于廣西各民族地區。從2012年起,南寧市民協主席鄭天雄指導攝影家鄭棟、淩日勝、黃秋源等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前後進入邕寧區孫頭坡進行創作拍攝,至2015年共歷時4年,記錄了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孫頭坡壯族搶花炮民俗在當下所表達出的精神情感訴求。
《孫頭坡壯族搶花炮》的拍攝得到邕寧區政府的資助和大力支援。創作團隊通過鏡頭探究孫頭坡壯族傳統的搶花炮民俗禮儀全貌,全方位記錄搶花炮民俗事象與村屯(坡)、族群、家庭、個人之間的關係,由外及裏,從廣度到深度,影像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極具戲劇性和人文溫度,藝術地記錄了被稱為“東方橄欖球”的壯族搶花炮民俗的前世今生。評委們認為,紀錄片展示的孫頭坡壯族搶花炮民俗事象真實完整,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廣西壯族代表性。
壯族“板鞋龍”驚艷壓軸
頒獎盛典融頒獎和文藝演出於一體,其中文藝演出薈萃了民間歌舞、雜技、戲曲等精彩節目。值得一提的是,廣西民間節目《壯族板鞋龍》也受邀壓軸表演,驚艷全場。當晚40多名演員將“起龍”“龍飛”“板鞋練兵”“師公佈陣”“蛟龍出海”5個段落精彩呈現出來,以其濃郁的民族性、優美的觀賞性、漫長的歷史性打動了在場所有人,現場掌聲一片。
頒獎盛典結束後,趙普接受了媒體採訪。在談及哪個節目令其印象最深刻時,趙普説:“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是《壯族板鞋龍》,這個節目很精彩。民間文化面臨著繼承人少的尷尬局面,傳承人一般都是中老年人,而這個節目的表演者據説都是當地的留守兒童,他們的表現讓我很驚喜和感動。”
此外,廣西另一個獲獎作品《金鑼舞》是根據瑤族原生態民間舞蹈金鑼舞改編、提煉而成,創作者為南寧市民協會員陳廣和百色市田東縣民間文藝工作者潘仕師,表演者均為農民。據了解,金鑼舞流傳于田東縣,舊時只限用於酬神、祭祀、驅邪等民俗活動,後來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演變為瑤山慶豐年賀新春的一種既是舞蹈又是體育的民間文化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