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那團新村37歲的村民陸福旺,只有中專文化的他曾在廣西林科院養牛,常常為找養牛飼料而發愁,養殖規模受到影響。大塘鎮遍地甘蔗讓他看到了希望。2013年1月,陸福旺自籌資金17萬多元,買回了一批機械設備,搭起了兩百多平方米的簡易廠房。把甘蔗秸稈經過機器粉碎包裝儲存作為養牛飼料,解決了養牛之憂。這種方法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使甘蔗秸稈變廢為寶,是當前大塘鎮打造“清潔田園”的有效方法之一。
原本不值錢,燒了污染的秸稈通過粉碎壓塊後變為寶,村民陸福旺算了一筆賬:向當地村民收購甘蔗秸稈每噸約200元,經粉碎壓塊包裝後市場價每噸約430元,價格翻了兩倍多,並且可以儲存2至3年,自己都不捨得賣,留著今後辦養牛場用。
那團村村支書潘建平介紹説,當地群眾大部分都種甘蔗,每年冬季砍完甘蔗後留下來的秸稈大部分都是一把火燒了做肥料,這樣做既污染空氣,又存在很大安全隱患。那團村有南北二級公路和高速公路橫穿而過,每年秋冬季都接到很多不明火警,到現場查看都是群眾燒甘蔗秸稈引起的。
據了解,大塘鎮是南寧市有名的種甘蔗大鎮,每年甘蔗種植面積約10萬畝,産量約40萬噸,每年砍甘蔗過後留下的秸稈超過1萬噸之多。當地群眾焚燒處理秸稈的方式既污染環境,又存在很大的火災隱患。村民陸福旺的做法開了一個好頭,今後大塘鎮黨委、政府將引導農民科學利用甘蔗秸稈,同時發展養殖業,動物糞便又可以歸田。通過科學迴圈的方式,既減少火災安全隱患,又能達到清潔田園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