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萍在自家的後花園裏燒烤
蔣小萍工作過的霍巴特皇家醫院外景(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蔣小萍在霍巴特皇家醫院的工作照
今年11月14日至18日,習近平主席對澳大利亞進行了國事訪問,分別訪問了昆士蘭州的布裏斯班、塔斯馬尼亞州的霍巴特等地。其實,在這兩個地方也活躍著一位土生土長的南寧籍醫生,她就是蔣小萍。12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蔣小萍父母位於南寧的家裏,傾聽了小萍在澳大利亞學習工作期間的種种經歷。
A 人生轉折:決定放棄安定生活到國外深造
2006年以前,你完全可以用“成功”兩個字來形容蔣小萍。1977年,蔣小萍降生於南寧市的一戶普通人家裏,父親是一名英語教師,母親是一名普通工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長大的小萍懂事聽話,在別人眼裏一直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1995年,她從南寧三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廣西醫科大學,就讀臨床醫學專業。
也許是繼承了老爸在英語上的天賦,小萍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特別突出,在校期間不僅是學校英語協會的主席,還曾于1997年—1998年期間獲得了聯邦醫學教育獎學金。
大學畢業後,小萍順利地進入廣西醫大第一附屬醫院,在高壓氧治療室工作,一幹就是六年。在這六年裏,她的事業蒸蒸日上,也有了自己的寶貝女兒。在別人眼裏,蔣小萍已經是一名成功人士。
2006年的某一天,正在工作的蔣小萍,對同事説出了她即將外出求學的決定。對她的決定,同事們覺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她要放棄目前安定的生活,但又認為國外更先進的技術才是她的追求。
促使蔣小萍做出這一決定,正是因為其經常代表醫院去參加國際類的醫學研討會、論壇,獲得了與國外頂尖學者對話的機會。每一次參加完這些會議,總有一個想法在小萍的腦海中涌動,“我覺得自己應該再學多一點東西,到國外去深造,學習先進的醫學技術,提高自己的醫學水準,然後來造福我們中國的民眾”。
B 毅力非凡:邊工作邊學習考取國際醫生執照
同年,小萍離開家人,坐上了飛往澳大利亞的航班。當飛機到達目的地,小萍走下舷梯的一刻,她感覺到一個全新天地正等待著自己盡情翱翔。
面對陌生的國度、陌生的面孔,小萍知道她不能為這些犯愁,擺在她面前最大的障礙就是,如何才能獲得國際醫生執照。
想要在澳大利亞獲得醫生資格很不容易,而一旦有了從業資格,就有了讓人羨慕的高收入和社會地位。小萍的母親表示,很多人知道你是醫生,就會瞪大眼睛,“哇,你是醫生”。因為他們覺得讀出來做醫生很難,並且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愛心。
那一年,初到澳大利亞的小萍一邊在雪梨的一家醫院工作,一邊準備國際醫生執照的考試。這意味著,很多東西都得重新開始學習。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國內的針頭是硬的,而澳洲的針頭是軟的,怎樣扎針準確,這些都是要重新學習的。
經過兩年的努力工作與學習,在參加了一次長達7個多小時的考試後,小萍終於如願拿到了國際醫生執照。之後,她通過努力來到了塔斯馬尼亞州霍巴特的皇家醫院工作。
C 他鄉故知:參與救治中國南極科考專家獲讚
在電話採訪中,談到這前幾年在霍巴特皇家醫院工作的經歷,蔣小萍很有感觸:“這裡的人都很好,很和善。但畢竟你是一個外國人,想要獲得他們的尊重與認可,就得付出200%的努力。”
正是因為小萍200%的努力付出,在一次醫療救治中,她獲得了來自祖國的讚許。
2011年的某一天,當時正在霍巴特醫院工作的小萍,聽到一個讓她神經緊繃的消息:一名受傷非常嚴重的南極科考專家即將被送往霍巴特皇家醫院進行救治。
當這名中國科學家被送到醫院時,小萍忍不住吃了一驚:傷者的喉嚨已經被管子插住,不能説話,情況很緊急。原來,這名中國科學家在南極考察時,不幸被鏟車鏟到,腸子已經外露。由於醫療技術的限制,只能送往霍巴特皇家醫院進行救治。
小萍所在的醫療團隊獲悉情況後,緊急展開手術。經過幾天的奮戰,他們終於把受傷的科考專家從死神的手里拉了回來。
當這名科學家甦醒後,得知自己的“恩人”中有一位也是來自祖國的同胞,眼神裏滿是激動。由於不能説話,他只是雙手合十在胸前上下襬動,不停地對小萍表示感謝。小萍也用微微一笑,對他的感謝表示回應。
在接下來三個多月的康復期中,因為語言的便利性,小萍一直積極地與陪護該名科學家的朱醫生,以及南極科考中山站徐領隊進行溝通。
事後,徐領隊高度稱讚了小萍的付出,“在異國他鄉遇到危難時,想不到能見到自己國家的醫生,而且是那麼的出色和負責。真的是非常感謝你的幫助,也感謝霍巴特皇家醫院的幫助。”
D 懷念家鄉:最愛南寧的白切土雞和老友粉
在朋友眼裏,小萍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十足的“吃貨”。記者從小萍母親的口中了解到,在小萍還沒出國之前,工作之餘都會到南寧的大街小巷去尋找美味。老友粉、螺螄粉、大肉粽、白切土雞,這些南寧人耳熟能詳的美食,都是小萍的最愛。
小萍的母親笑著告訴記者:“由於喜歡品嘗美食,她自己還‘偷偷’去考了廚師資格證。同事去她家裏聚餐,都是衝著她的廚藝去的,必定是上午吃到晚上,這樣就可以吃上兩次好吃的飯菜。”這也正印證了網上流傳的那句話,“每一個吃貨都是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廚師”。
由於工作忙、探親機會少,很久才能品嘗到來自家鄉的美味,嘴饞了的小萍經常自己動手製作她最愛的老友粉和白切土雞。她在唐人街的超市裏,買好老友粉的酸筍、豆豉、粉等原材料,開車去到鄉下買上一隻土雞,回到家就沉浸在她的美食王國中。也只有在這時候,她才吃到了來自家鄉的感覺,這種感覺叫做鄉愁。
E 未來計劃:想為家鄉的醫療事業貢獻力量
2012年,由於工作的調動,蔣小萍從塔斯馬尼亞州的霍巴特皇家醫院來到昆士蘭州的布裏斯班某家醫院工作,比之前更忙。她想回家鄉看看,也成了一種奢望。
2013年9月初,積攢了一定的假期之後,小萍踏上了回國探親之路。從機場回家的路上,她看到了一個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南寧,鱗次櫛比的高樓、正在建造的地鐵,就連市民的面貌也煥發出與這個城市相符合的勃勃生機。
女兒歸來,讓蔣先生和蔣阿姨陷入了“幸福的煩惱”。“幸福”的是見到女兒的時間多了,“煩惱”卻是女兒整天忙著與朋友同學聚會,“回家的半個多月時間裏,她只在家吃過一頓飯,每天都是和朋友聚會,而且還不止一場”。
小萍工作認真細緻,生活中也是豪爽、義氣的性格,為她贏得了不少的朋友。這次探親,朋友們紛紛勸小萍回國來發展。一名在廣州某醫院工作的好朋友拍著肩膀對她説:“只要你一回來,我馬上辭職,跟著你幹。”
説到回國發展,小萍也有自己的想法,她時刻在關注國家對醫療方面的政策,包括這次習近平主席訪澳時的行程與內容。當被問及是否是率先考慮回家鄉南寧市發展時,小萍在電話裏對記者説:“肯定會的,南寧發展速度很快,發展潛力也很大。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考慮回到南寧,為家鄉的醫療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