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美麗上林·清潔鄉村”活動以來,喬賢鎮創新思路,積極探索建設村級垃圾處理場,成立村級環衛站,充分發揮群眾自治主體作用,採用企業化、市場化運作模式,有效形成了村村垃圾“有人掃、有人運,有地方處理,有經費保障”的喬賢垃圾處理模式,實現了“垃圾不出村”的長效保潔。
破解垃圾處理難題,實現“垃圾不出村”
在全鎮各村成立村級環衛站,組建村級保潔隊伍。按照各村的人口匹配相應數量保潔員,採取“財政出一點、部門幫一點、社會捐一點”的方式幫助各村完善配備環衛車、垃圾箱、清潔工具等環衛設施。目前,喬賢鎮8個行政村已全部成立村級環衛站,專門負責各村垃圾清運和日常保潔工作。
由每個村提供一塊5-8畝的荒地,用於建設本村垃圾處理場或焚燒爐。在村級垃圾處理場的選址建設上,充分聽取群眾意見,選址遠離村屯1公里以上、相對比較偏僻、不影響群眾生活的荒地,確保選址科學合理化,力爭群眾的認可和支援。目前,喬賢鎮8個行政村已建成7個村級垃圾處理場或焚燒爐,可以解決群眾20-30年的生活垃圾處理問題,有效破解了垃圾處理難題,全面實現“垃圾不出村”。
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實現長效保潔
實施“人海戰術”宣傳,擴大影響面。組織縣、鎮、村三級幹部,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廣播車入村等宣傳方式,重復廣泛宣傳,努力擴大宣傳面;實施“夜訪農戶”宣傳,轉變群眾觀念。利用晚上村民農閒時間,組織幹部下村開會座談和登門訪談,與農民“零距離”座談,“心連心”交流,確保人人知曉,使群眾思想觀念從“要我掃地”到“我要掃地”的轉變。實施“特殊人群”宣傳,實現宣傳全覆蓋。利用春節、清明節等外出農民工返鄉之際,組織網格化管理幹部深入各村召開返鄉農民工座談會,對這些思想觀念先進的“特殊人群”進行宣傳,並通過他們的正能量,促進清潔鄉村工作。2014年全鎮返鄉農民工共捐資10多萬元支援清潔鄉村工作。
採取從集體經濟收入中統一支付或銀行協議代扣代繳等方式籌集保潔費。有公益林收入或集體經濟收入的村屯,通過召開村民會議表決同意,統一從集體經濟收入中支付保潔費。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屯,以農戶自願為原則,與信用社溝通協作,與各農戶簽訂銀行代扣代繳協議,通過糧食直補存摺代扣代繳保潔費。截至2014年7月30日,全鎮92個村屯群眾共籌集到保潔費28.6萬元,為村級環衛站的正常運作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清潔鄉村持續深入開展
通過村民會議集體討論制定《環境衛生村規民約》,規定農戶房前屋後“三包”的職責,建立每月定期集中整治長效保潔機制。
通過《村規民約》規定今後每年每人繳納保潔費的數額和方式,同時完善和擴大代扣代繳層面。
把清潔鄉村納入年度績效考評內容,並建立了“一季度一評比”的清潔鄉村“三十佳”評比機制,全面激發幹部群眾清潔熱情。
實施“一週一督查,一週一通報”制度,對清潔鄉村保潔好的責任人進行通報表揚,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責任人進行問責。今年以來,喬賢鎮共問責調整4名村幹部。
喬賢鎮建設村級垃圾處理場、成立村級環衛站等創新舉措,不僅有效破解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難題,同時也增強了廣大群眾的環境衛生意識和主動參與意識,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提出的政府引導、群眾主體的工作要求,最終達到清潔工作回歸鄉村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