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
——《廣西壯族自治區新型城鎮化規劃》亮點解讀
7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印發實施。這部規劃,外界期待已久,它的亮點在哪?新在何處?7月30日,自治區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相關廳局負責人就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作了解答。
1
關鍵詞:
24字方針——以人為本、集約高效、綠色發展、四化
同步、城鄉一體、多元特色
解讀:
自治區發改委主任黃方方表示,廣西城鎮化之路走到現在,已經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比如城鎮化率低,市民化進程滯後,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城鎮空間佈局不合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滯後。
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也跟不上,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重城市建設、輕管理服務,重地上、輕地下;一些中心城市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環境污染、就業壓力增大、生態空間不足等“城市病”開始顯現;一些地方過多依賴土地財政,潛藏財政金融債務風險;城區與園區“兩張皮”現象突出。
黃方方説,廣西新型城鎮化要走的是一條與以往不同的道路,必須走出一條新路來,“這24字方針就是最大的突破和亮點所在”,就是走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之路,走集約緊湊和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協調發展之路,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産業和城鎮融合發展、新型城鎮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因地制宜和多樣化發展的城鎮化之路。
《規劃》提出,新型城鎮化是以集約、低碳、綠色、智慧、人文、宜居新理念建設新型城鎮,城鎮內在品質和形象全面提升。根據規劃,到2020年,廣西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54%;佈局更優,形成1個城區人口超300萬、1個超200萬、3個超100萬的大城市,4個50-100萬的城市,25個20-50萬的城市,一批超10萬的縣城和特色小城鎮;每人平均城鎮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內,山清水秀的空間結構基本形成;城鎮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95%,綠色生産、消費成為城市生活主流;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