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禮儀,學做人,開啟文化意識
你家孩子“讀經”了嗎
(資料圖片)
3月29日,廣西首屆兒童讀經沙龍在廣西幼兒高等專科學校育才樓二樓實訓室舉行,20多名教育系統相關的人員就孩子們該不該讀“經”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沙龍只是為了在一個平臺上聆聽不同的想法,嘗試多元角度看待問題,激烈討論,冷靜分析。最後,成長自己,引領孩子。沙龍傳遞的口號是“觀點各不同,討論無禁區”。
“讀經”是必修課?
不應給孩子設置條框
據記者調查,在南寧市,“讀經”比較流行,有孩子的家長都曾經給孩子讀過經。在不少家長的印象中,經書就是《三字經》、《弟子規》等孩子容易朗朗上口的書籍。據了解,在南寧市一些小學,讀《弟子規》成了學生們每週的必修課。“讀經”為什麼那麼流行呢?沙龍人士正反反方都有不同的觀點。
正方的觀點是,天天給孩子“讀經”10分鐘,主要兼顧有認字的功能。讀多了,孩子就認字,特別希望孩子在“讀經”的過程中,按照裏面的禮儀為人處世。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穿越時代到現在,留下來的東西都有好的成分,孩子天天背讀,無形中就給孩子灌輸了經書餓理念。現在的社會很浮躁,經典能讓人平靜下來,順著經典裏面的引導而尊師重教,孝敬長輩等等能引導孩子門的日常生活習慣,所以,“讀經”是一門日常必修課。
反方認為,雖然給孩子讀經書,但並不認同裏面的一些觀點,甚至認為一些經書裏面的説法扼殺了孩子的天性。比如鄰居一個孩子2歲8個月的孩子過生日,邀請了很多小朋友來參加。按照孩子的天性,分蛋糕是過生日孩子很想第一個拿蛋糕。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小朋友必須聽父母的,等到別人全部拿完他最後一個要。鄰居家長很開心地説孩子很懂事。可是家長想過孩子被壓抑了嗎?孩子缺乏自己的獨立思維,一味順從,最終變成一味膽小怕事。這不是孩子想要的,而是家長以自己作為準則,為孩子設置了條框。
“經”就是國學?
“經”是有營養和智慧的藝術産品
沙龍上,一些家長認為經就是之乎者也的國學,給孩子“讀經”就是朗讀古文。南寧市開辦國學教育的家長丟出了一個答案:經就是經典,也是多重的,經書無國界,只要你能從裏面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和答案,就是經典。
反方認為,沙龍上,一位家長對的朋友的孩子去國學幼兒班,每天熟讀經典,很老成也很沉穩。她去朋友家做客離開時,孩子給她鞠躬90度送別。家長對孩子的這一行為很沾沾自喜。可是她很不習慣,感覺孩子不是發自內心的。你讓孩子讀國學,受條框的限制,那麼父母必須先言傳身教,讓孩子機械地按照國學經典禮儀形式是不是很虛偽呢?
正方代表説,很多家長對經産生了狹隘的誤解,認為經就是我國的國學。其實經就是經典,經典是多重的,無國界的。比如胎教音樂中的優美古典音樂也是一种經典;比如優美的古典繪畫藝術也是經典;比如《心經》也是一种經典,《古蘭經》也是一种經典。只要你能從裏面找到和認知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些都是經。
經其實應該解釋為經典,也是集智慧等於一體的藝術産品,是有營養和智慧的藝術産品,書本是它的載體,它可以通過音樂傳達,可以通過視覺美傳遞,經不僅僅是國學那麼簡單,它是在用各種方式傳達傳遞一種正能量的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