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金融消費專題之安全防範
隨著市民個人財富的不斷增加,金融消費日趨活躍,如何保護消費者金融方面的權益和金融消費安全的問題更加突出。本週三,本報報道了8個典型的金融詐騙案例,不少市民來電熱議,訴説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金融詐騙事件。大家希望金融機構能夠解讀銀行業中新出現的詐騙行為,幫助大家掌握必備的現代金融消費常識,防止同樣的事件再次發生。
金融詐騙案例引發市民關注
“以前總覺得這些金融騙局離自己很遠,但是看了你們總結出來的8類金融案例後,我發現在朋友身上發生過的類似事件就佔了三四類,頓時覺得自己得補一補這類知識才行,以免下一個被騙的就是我。”市民王小姐來電稱。
王小姐印象最深的就是朋友遇到的一次電話詐騙。她的閨蜜李小姐熱衷海淘,經常委託代購在英美等國家幫她下單購買化粧品和小家電。一天,李小姐突然接到一個座機打來的號碼,自稱是海關的工作人員,説因為李小姐購買的物品在清關時需要繳納一定的關稅,所以必須立馬把相應金額匯入指定賬號。
李小姐對此深信不疑,準備登錄網銀轉賬,同時她順便在QQ上和王小姐説了這件事。王小姐一聽覺得有所蹊蹺,立馬阻止了李小姐轉賬,並叫她去打電話核實清楚。之後李小姐才明白這是騙子的新招數,自己險些損失了一筆錢。
光大銀行南寧分行零售部田經理告訴記者,這類詐騙的共性就是騙子會打電話或者發短信給市民,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編造出一些理由,讓市民轉賬到某一賬戶,“這個時候,很多市民因為一時心急可能會中了騙子的招數。建議市民切記一點,不要向陌生賬戶轉賬,即使是轉一分錢也不行”。
“掃一掃”可致銀行卡資訊洩露
目前,金融工具的多樣性化讓市民應接不暇,不少騙子也抓住市民對新興産品知識的不熟悉,把騙術擴展到了這些新的金融工具上,比如餘額寶、微信賬戶等。
市民小鄒給記者來電,“我有個朋友就是因為用微信掃了陌生人發來的二維碼,被盜刷了好幾百塊錢,還好他及時發現了,否則還可能損失更多的錢。”小鄒説道。
小鄒的朋友在淘寶經營一家網店,有一天一個陌生人以買貨為名加他為QQ好友,同時發來一張二維碼讓小鄒的朋友先掃一下,以方便今後聯繫,但隨後也沒有更進一步的聯繫了。之後,小鄒的朋友正好用手機登錄網銀轉賬,發現餘額變少了,他趕緊查詢交易記錄,發現他的銀行卡有多次網上支付記錄,總計支付了幾百元。這些錢基本都是通過網上支付平臺為手機充值、購買遊戲幣的,於是他趕緊向公關機關報案。
警方調查顯示,一旦掃描了騙子提供的二維碼,受害人與手機綁定的網銀資訊、網上支付驗證碼資訊等就會自動轉發到騙子的手機上。同時,受害人的手機短信接收功能也會被遮罩,只能發送短信,無法收到短信。受害人的所有短信都會被騙子掌握。
據了解,利用植入了木馬病毒的“二維碼”實施盜竊是一種新型網路犯罪,犯罪嫌疑人只要用截獲的銀行卡資訊,在網上支付平臺重新註冊一個賬號,憑截獲的驗證碼短信就可以開通快捷支付功能進行盜刷。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尤其是開了手機支付功能的網購族和網店主,一定要提高防範意識,不要輕信點擊陌生人發送的連結,不輕易掃描陌生人的“二維碼”。同時,在手機上要安裝殺毒軟體,定期更新,定期查殺手機病毒。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查詢。
除此之外,我們還收到了多位市民來電,反映了不少有代表性的金融詐騙案例。同時,他們還認為市民受騙上當,最主要的原因是對銀行許多綠色創新業務工具不了解。為此,本報歡迎市民繼續反映類似案例,同時我們將於近期採訪銀行專業人士,解讀銀行創新業務,防範金融詐騙,使大家的財富收得妥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