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真要‘觸網’很不容易。”韋聲榮告訴記者,鮮活農産品上網要涉及很多問題,首先是標準化種植。若種出來的東西大小不一,都是市場上買得到的大路貨,網上根本就賣不掉,或者賣不了好價錢,而標準化種植,就需要投入技術、人力成本。
其次是鮮活農産品難保鮮,採摘之後如果無法及時賣掉,就會爛在地裏或在送貨途中。像網上賣得火的櫻桃、大閘蟹均通過航空運輸,才能保證到消費者手上沒壞、死,小店可能沒有這個實力。“駱越梨花”曾在網店裏賣過新鮮的青檸給廣東的客戶,鮮果密封後3天到達客戶手中,結果全爛了。之後,她便主要賣果乾等粗加工農産品,放棄做鮮果。
第三是物流,農村的物流並不發達,要發個快遞至少要到鎮上或到縣裏,物流成本直接推高農産品價格,影響銷量。韋聲榮説,為了做到標準化種植,保證産品品質,為網上運營做鋪墊,他們的合作社先後投入了60多萬資金,這不是一般的農戶能做到的。
網友“駱越梨花”還總結出一點,鮮活農産品網上開店至少要懂網路、懂網店行銷,而這恰恰是本土農民的短板。大多懂知識、懂網路、接觸過電商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且不願意回村打理農産品銷售渠道,留在村裏的人,很多根本不懂網上找銷路。
明年將是農産品“觸網”爆發期
“電商發展勢不可擋,將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擊破原有的購銷模式,2014年將是農産品網上銷售的爆發期。”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北京農産品流通協會副會長趙亞愚接受採訪時説,書籍、服裝、家電……電商逐步橫掃各個行業流通領域,下一站將是鮮活農産品。最近一段時間,網上櫻桃、大閘蟹賣得轟轟烈烈,這正是電商企業給大家傳遞的一個信號。在其背後,京東商城等電商企業已經開始鮮活農産品銷售佈局,而政府、貿易商也開始牽線搭橋,將電商和農戶聯繫到一起,柳城蜜桔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鮮活農産品上網,獲利最大的將是農戶和消費者。”趙亞愚説,地頭上每公斤兩三元的桔子,在北京賣到十多元,除了正常的運輸、包裝成本,最大的利潤其實被多級批發商和經銷商“吃”掉了,農戶和顧客都沒享受到實惠。承擔所有生産風險,“豐産不豐收”,是農戶普遍的尷尬境遇。而農産品一旦上網,很多流通環節都省掉了,價格能降下來,農戶和消費者能得到實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