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區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記者從南寧分會場獲悉,南寧市已完成各項準備工作,依照部署,明年1月起,南寧市將在全市範圍內開摸可移動文物“家底”。
何謂可移動文物?相對於文化古跡、歷史遺跡等不可移動的文物而言,可移動文物範圍廣泛,涵蓋各時代,一切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藝術品、文獻、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
此次普查的可移動文物主要以1949年為界。1949年前,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歷史上各時代重要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圖書資料等;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産、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
1949年後,納入普查範圍的包括:已進入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收藏登記的藏品,以及國家文物局公佈的《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目錄》內書畫藏品。另外,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也在普查範圍內。
對可移動文物的普查工作從今年4月啟動,至2016年12月結束。整個工作歷時近4年。目前,第一階段準備工作已經完成,南寧市已成立了相關工作機構,制定了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實施方案,對普查工作予以安排部署。
從明年1月起,對可移動文物的資訊採集工作將啟動。屆時,將以縣(區)、開發區為基本單位,開展對可移動文物的調查、認定、資訊採集、審核的工作。
■相關新聞
廣西建立專家庫為普查保駕護航
本報訊(記者
梁靜)昨日,全區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記者從會議獲悉,廣西已建立普查專家庫,為可移動文物普查保駕護航。
據了解,長期以來,廣西各收藏單位在可移動文物的認定、分類、定名、年代表述等方法上,並不完全相同。例如,在計重方式上,有的博物館以“千克”為單位,有的博物館則以“克”為單位。本次普查,將實行標準化登記,嚴格按照規範填寫。
對可移動文物的普查,因涉及不同行業和系統,既有綜合性,又有較強的專業性。目前,廣西已經組建了兩個專家庫,專家人數合計達103人。
一個是文物認定專家庫,共有69人,分別來自全區文博、圖書、黨史、檔案、金融等行業的專家和學者,主要負責開展全區文物認定和文物定級的工作;另一個則是普查工作指導組,共有34人,主要是全區文物收藏單位,長期負責藏品保管與研究的專業人員,主要負責全區普查諮詢、指導和數據終審工作。
自今年4月普查工作啟動以來,自治區博物館、廣西民族博物館等10個單位,已率先完成了普查試點工作,其中,柳州市摸底查出寶貝14萬餘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