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小農水”建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重要前提條件,是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的具體行動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保障。2013年,武鳴縣多舉措、出新招推進“小農水”建設和管理。
合力投入,多元形成杠桿。一是武鳴縣政府出臺加強小農水建設管理辦法,水利牽頭,會同財政、國土、扶貧等多部門編制規劃、年度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國家撥入為主,農民自籌、社會統籌為補”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二是“資金整合、分片負責”審批機制建立,除按規定應實行招投標的項目外,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作為建設管理主體,確定“自主建設”施工方式。村、組編制具體實施方案、鄉鎮論證統一匯總、主管部門審批。受益群眾通過“一事一議”籌資投勞,利用區位、資源優勢,引進民間資本,發展民營水利。財政資金杠桿效應充分發揮,整合資金打捆使用、多元多渠道投入“抱團”效益逐步顯現。
群力推進,內外互為聯動。一是突出重點,小農水建設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轉變、由面上建設向重點建設轉變、由單項突破向整體推進轉變、由重建輕管向建管並重轉變。二是把握關鍵環節,引導群眾自覺投入小農水,通過推進中宣傳,讓農民明白自己在小農水建設管理中的地位、權利和義務,群眾通過“一事一議”籌資投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農民聯合體、農民用水戶協會及其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參與實施,建設一處工程,落實一處管護,長效機制完善。同時,改革基層水利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能力。
協力共管,品質夯實基礎。一是規範操作,屬“四制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盯靠現場,狠抓進度、品質監管和資料整理,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不挂“空擋”,嚴控工程品質,嚴格工序驗收、技術規範和施工規程。二是督查驗收,建立項目目標考核制,實行縣級“政府驗收”“政府監管”,結果與下年度補助資金、項目安排掛鉤。水務、財政、監察部門聯合督查,公示年度項目實施方案和資金補助標準,村內實施主體與鄉鎮簽訂建設目標責任書,項目內容在受益區內公示。同時,嚴格資金管理,既優先保證工程資金的需要,也實行預留品質保證金制度,財政性資金的5%作為質保金,工程項目驗收合格、質保期滿後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