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最老房産證已經150歲
這份古董房産證,現存于南寧市住房保障和房産管理局
保管紙質檔案,除了做到“八防”,還會進行備份
工作人員用高速掃描器掃描房産檔案材料。
庫房內保存的一份光緒年間的“房産證”。
房産檔案庫房裏的溫度表,工作人員會定時查看。
在辦理很多事情時,市民都需要查閱房産檔案。相關部門保管房産檔案有什麼秘訣?我們輕點滑鼠快捷查詢的背後,有哪些技術在支撐?5月17日,南國早報記者走進南寧市住房保障和房産管理局房産檔案管理室,為市民進行探秘。
高齡“房産證”已經150歲
一本紅本本,封面是國徽,國徽下方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屋所有權證”,這是現在的房産證。以前的“房産證”是什麼樣?
一張規格為26cm×41cm的紗紙正上方,寫著“契尾”二字。在這兩個字之間,是發契號“布字四十九號”,並蓋有一方紅色大印。紗紙右邊寫著“廣西等處承宣佈政使司為遵……”5月17日上午,在南寧住房局4樓的房産檔案庫房裏,工作人員向南國早報記者展示的,是一份出自“清同治九年”的房地産權屬證明文件。在正文的左半部分,明確寫著房子的新主人是“鄺××”。
“這是南寧市保存時間最久的一份房産買賣交易證明,房子地點是現在南寧市西鄉塘區醒漢街××號。”南寧市房産交易中心副主任潘全克介紹,這份房契的正文右半部分,是當時廣西等處承宣佈政司關於辦契手續、注意事項及房地産買賣稅收標準的辦契規定;正文左半部分則記載著房屋買、賣雙方姓名,被買賣房屋的座落、間數、價格、買賣稅收數額,發契字號,房屋新業權人姓名以及發契日期等內容。
這份“高齡”的房地産權屬證明,距今已經有150多年曆史。記者注意到,這份“契尾”中,字跡、印章依舊清晰。據了解,南寧市住房局已對這份檔案進行了電子備份,以永久保存。
保管紙質檔案 庫房裏有“八防”
這份“契尾”,為何能歷經如此漫長的歲月?當然得歸功於保管得力。據了解,紙質檔案送進檔案庫房後,可不是直接鎖進櫃子就萬事大吉了。
在4樓的檔案庫房內,一名工作人員一邊仔細查看庫房內溫度表和濕度表,一邊記下兩個表中的數據:“由於庫房鐵櫃裏的材料都是紙質的,庫房內的溫度和濕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情況下,常年得開中央空調和除濕機,庫房內溫度要控制在14℃~24℃,相對濕度則要控制在45%~60%。超過這個範圍,就不利於材料的長期保存。”
除了溫濕度,還要注意些什麼?這名工作人員介紹,檔案庫房要有“八”防,即防盜、防火、防光、防鼠、防蟲、防塵、防潮、防高溫。為此,在檔案庫房內,備有中央空調、煙感自動消防系統、除濕機、防盜門、檔案鐵櫃、消防栓、普通滅火器、吸塵器、厚布窗簾、高效滅蟲藥物等。“一般的消防設備是噴水,但房産檔案庫房裏,水是大忌,安裝的煙感自動消防系統在溫度超過規定時,就會自動噴煙,將氧氣‘趕’出庫房。”
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庫房裏的檔案櫃並非著地而立。“為了便於通風降低濕度,檔案櫃與地面要保持80毫米以上的距離。”潘全克説,為了保管好房産檔案,2007年至今,僅僅用於庫房更新改造、安裝電子監控系統等日常維護設備的資金,就達250萬元。
為防遭損毀 異地來保管
為了預防因發生自然災害可能導致的檔案損毀,前幾年南寧市在離市區200公里外,對房産檔案進行異地備份。目前,異地備份已經收回,只在同城進行備份,其中一個點在南寧望園路公積金大樓,另一個點在建政路白蟻所。潘全克説,如此既可確保房産檔案安全,也能確保一旦檔案服務部的主機有問題,能啟用兩個備份點,辦理相關業務。
截至今年4月份,南寧市房産檔案服務部裏,館藏紙質檔案239萬卷,電子檔案215萬宗,備份光碟484張,佔用了3000平方米的檔案庫房和360平方米的查檔大廳。近年來房産檔案保持20%的年增長速度,現有庫房已漸趨爆棚。為此,該服務部每年花約50萬元資金,租用2000平方米的庫房場地保管房産檔案。此外,還將投入3200萬元實現全國房地産數字化聯網,屆時,市民在全國範圍內查閱的自己房産檔案,將更加方便。
“檔案涵蓋了房子的自然狀況、權利狀況、抵押及限制狀況等資訊。只要輸入身份證號,其房産情況一目了然。”潘全克介紹,現在孩子入學、二手房交易、抵押貸款等,都要辦理房産查閱、出具證明的業務。雖然南寧市房産檔案服務部是一家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服務性企業,但為了便民,服務部仍投入資金進行硬體的更新和升級。去年10月份,該服務部還將新舊權屬交易系統、新舊版檔案系統、AFS等5個系統合併到一個系統,每天可為約800名市民提供檔案查詢服務,“現在市民查詢房産檔案,只需要一分鐘時間”。
[ 新聞延伸 ] 形成電子房産檔案要過十五關
市民的紙質房産檔案,在檔案管理室安然地接受著精心呵護。市民查閱的電子檔案,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潘全克告訴南國早報記者,電子房産檔案的形成,流程是採集→整理→保管,最後才是對外利用提供查閱,“不要看這簡單的六個字,背後的工作並不簡單”。
在三樓的發放房産證窗口,工作人員正忙著查閱、裝放房産證明材料。“確認完所有的材料後,列印房産證,就完成了房産檔案紙質資料採集,這僅僅是形成檔案的第一步。”工作人員説,由於房産檔案有購房合同、按揭合同、身份證明、稅票等資訊,這都需要工作人員編好目錄,並按目錄一一進行整理裝袋,“我們收過材料最多的一套資料,有200多頁,一般市民的房産檔案也有30多頁”。
在四樓的房産檔案掃描室內,4台高速高清掃描器高速運轉著。房産交易中心登記科科長周國明介紹,紙質房屋檔案轉變成電子檔案,要對檔案資料逐頁掃描,“檔案掃描室負責掃描的4名工作人員,每天要掃描房産檔案800多套,每一套都有三四十頁資料。他們每天上班後打開機器,就得連軸轉”。
周國明説,資料掃描後,緊接著是另一組人進行查閱,看掃描件是否清晰,如果不清晰,還要補拍照片;然後再由兩名工作人員,同時對一份檔案進行錄入,兩人錄入的資訊差一個字,都無法通過電腦系統;最後是質檢員進行復核,形成最終的電子檔案。“如此,歷經登記受理、初審、審批、記載于登記簿、復核、制證、發證、掃描、歸檔等九個環節十五個步驟,才形成一份完整的房産檔案,供市民查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