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專家和文化名人一致認為,南寧因國際民歌藝術節12年的成功舉辦而名揚四海,南寧借力國際民歌藝術節,特別是國際民歌藝術節借力於中國—東盟博覽會後,創新思維,發展加快。
原漓江出版社書記兼副社長、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廣西曲藝家協會主席,現廣西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李侃:
民歌是人民之歌,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收錄了我國古代最早的民歌《國風》,其中《伐檀》《碩鼠》正是我們喜愛的名篇。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國各族人民創作了難以勝數的民歌,歌唱勞動和愛情,歌唱社會和進步,同時鞭笞封建統治者的腐朽和沒落。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民歌的創作和演出,優秀的民歌不斷涌現。改革開放後,南寧市順應時代潮流,首創國際民歌藝術節,把民歌的創作和演出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文藝的大發展、大繁榮開足了馬力。毫無疑問,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取得了成功。過去我的個別朋友只知道廣西有桂林,不知道還有一個南寧,是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使南寧聞名遐邇,朋友們被南寧好聽的、火熱的民歌感動,説一定要到南寧去領略壯鄉民歌的風采。我看到,如今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不僅屬於廣西,也不僅屬於中國,而是地地道道的“國際”民歌藝術節了。
廣西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桂林市戲劇家協會主席曾定國:
首先,我對南寧有特殊的感情,因為不到13歲,我就到南寧讀書了,就讀于廣西戲劇學校桂劇班,現在重返南寧,感覺南寧簡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地方我都叫不上名字,根本就不認識是在哪個城區。南寧非常漂亮,所以我經常不得不開車找到老城區,先選好方位,再去找要找的地方。南寧有今天這樣的飛越發展,我覺得得益於兩點,一是改革開放,黨的政策好,抓經濟;二是受益於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民歌藝術節是個著名的品牌,它吸引的不止是全國的目光,還有世界的目光。原來都説中國有個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現在知道南寧有一個國際民歌藝術節,南寧是綠色的城市,非常優美,而且現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也在南寧舉行,對提高南寧的知名度,加快經濟的發展,都是非常好的一個平臺。至於國際民歌藝術節,我非常喜歡,很多民歌都是從那裏聽來的,不勝枚舉,而且現在傳唱得很遠。我雖然沒有親自去現場感受,但是每次從電視上看的時候,我都感到異常的興奮。雖然我學的是桂劇,但是我從小就喜歡唱歌,我兒子現在在廣西歌舞團唱男高音,我一直對他強調,我們一定要唱好歌,特別是要把廣西自己的歌唱好。
桂林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桂林畫院院長、桂林美術館館長徐家玨:
我是搞美術工作的,我也看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我感覺民歌藝術節抓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中國民族傳統的、來自於民間的東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源遠流長的,而且都是來自我們人民的生活,這些真實的東西就是我們中華民族非常珍貴的財寶,所以我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是以民族的傳統、老百姓的生活為基礎而出發的,因此它辦得應該説是非常成功,影響也非常大。
桂林市群眾藝術館文藝部輔導老師馬爾曼:
我大學是在廣西藝術學院讀的書,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時我當過志願者,不是演出者,演出都是我們的師姐師兄們。那時,我就對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感觸比較深了,我們在南寧,只要國際民歌藝術節舉辦,就相當於過一個盛大的節日,大家都很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