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集“老、少、邊、山、窮”為一體的廣西,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扶貧攻堅。依靠財政扶貧資金,依靠各級黨委、政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依靠全區5000萬人民群眾無私奉獻,我區形成了“大扶貧”的格局。
黨政機關身先士卒
——中央加強了對廣西的定點扶持。中直機關定點幫扶廣西由“八七”扶貧攻堅期間6個單位幫扶12個貧困縣,擴大到9個單位幫扶21個貧困縣。2002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等中直機關9個單位共投入資金5億多元(含物折款),引進資金8億多元,為定點幫扶縣解決了大量實際問題。
——區直、中直駐桂142單位在我區49個貧困縣的第一和第二批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中,定點幫扶272個貧困村,投入資金2億多元,幫助貧困村實施通水通電通路工程、修建沼氣池、學校、村委辦公樓等基礎設施建設,指導貧困群眾調整農業産業結構,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資助貧困學生上學,協助貧困村創辦企業,增加了農民收入和集體經濟收入。
——各市縣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選派幹部組成2873個工作隊,定點幫扶964個鄉鎮4644個村,籌措幫扶資金13億多元,幫助修建村屯道路、架設輸電線路、修建人畜飲水工程、地頭水櫃、沼氣池、學校、衛生室等一大批基礎設施,扶持貧困農戶發展種養項目,促進了農民增産增收。
兩廣協作碩果纍纍
1996年以來,廣東廣西的協作從扶貧部門協作發展為全面合作。2006年,正值廣東廣西扶貧協作10週年,兩省區簽訂了《“十一五”時期廣東廣西扶貧協作計劃綱要》。“十一五”時期,廣東省(廣州市、東莞市)每年安排2000萬元財政資金無償支援廣西的百色、河池市100個左右貧困村開展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建設,完善異地安置村屯建設;在勞務輸出方面,廣西每年向廣東輸出勞務人員確保在10萬人以上,使在粵的廣西勞動力存量至“十一五”期末達到240萬人;廣東省財政每年繼續安排100萬元,為廣西培訓約200名扶貧領導幹部;繼續開展經貿協作、教育扶貧和交通、旅遊、文化、衛生、環保、城建等領域的協作,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合作的新格局。
——整村推進示範村建設紮實開展。2006年至2008年廣東省提供財政扶貧資金6000萬元,幫助百色、河池兩市55個貧困村開展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示範村建設,安排修建村屯道路、改造民房、沼氣池、人飲工程等大批項目,修建了一批學校、文化室、籃球場等公共設施,並扶持農民開展産業開發和科技培訓等。
——經貿合作成果不斷擴大。廣西抓住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和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的機遇,創新合作方式,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加強在鋁加工、電子資訊、機械汽配、食品加工、服裝加工、傢具製造、物流商貿等重點發展産業的交流與合作。2006年至2008年兩廣經貿合作簽約項目3294個,合同引進資金2199億元,到位資金1071.85億元,兩廣經貿合作佔我區國內招商引資的三分之一。
——勞務合作取得新成績。2006年至2008年,在我區的2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原定的21個區定貧困縣組織了勞動力27萬人向廣東省輸出。
——教育幫扶、旅遊合作、交通合作等成交顯著。兩年來,廣東省到位資金1907萬元,援建、改建學校130所,援助貧困學生上學3600人次;選派256名教師到廣西貧困地區100多所中小學校支教,廣東還幫助培訓廣西受援學校校長、骨幹教師1200人次。
——兩省區共同建立“兩廣無障礙旅遊區”,建立了無障礙旅遊合作保障機制。從2004年到2008年,廣東接待廣西的遊客由300萬人次增加到600萬人次,廣西接待廣東的遊客由500萬人次增加到1300萬人次。
此外,這幾年,廣東省社會各界以結對幫扶的形式給百色市、河池市有關縣(市、區)無償捐資源共用捐物5000多萬元。
國際合作不斷擴大
到目前為止,我區已先後成功地爭取到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澳發署、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等國際組織、政府雙邊援助機構、國際民間組織(NGO)等一批組織和機構開展扶貧項目合作,累計引進優惠貸款、無償援助1.7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4.2578億元。加上國內配套資金,外資扶貧項目總投資超過25億元人民幣,項目覆蓋25個貧困縣、150個貧困鄉、900多個貧困村。
“六大會戰”氣勢磅薄
扶貧新階段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著力解決特困區域群眾最關心、最緊迫、最直接受益的生産生活條件困難問題。全區共整合資金93.15億元,先後開展了六次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其中,2000年至2002年投入21.6億元開展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項目17927個;2003年至2004年投入22.3億元開展東巴鳳(東蘭、巴馬、鳳山)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12類34大項75312個項目;2007年至2008年,投入18.5億元對連片大石山區都安、大化、馬山、隆安、天等5縣(自治縣)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安排15類共40772個項目;2008年投入4.6億元,開展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對東興、防城、寧明、憑祥、龍州、大新、靖西、那坡8個邊境縣(市、區)距離邊境0-3公里範圍內的村屯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共安排交通、人飲、電力、沼氣池建設、教育、衛生、廣播電視、危房和茅草房改造、邊民居住點基礎設施、邊境口岸等10大類14556個項目;2008年至2009年,投入14.13億元,開展桂西5縣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安排百色市貧困地區的隆林、西林、田林、淩雲、樂業5縣(自治縣)的交通、人力、電力、農村能源、茅草房改造、教育、衛生、公檢法司設施建設、農貿市場、民政福利、廣播電視、人口計生等19類52087個建設項目;今年8月,我區又決定,繼續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開展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項目計劃9類47787個,總投資12.02億元。
“六大會戰”總投入93.15億元,而扶貧部門僅投入十分之一。這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整合社會扶貧資源的結果。
民營企業功不可沒
我區民營企業的扶貧工作主要由光彩事業促進會組織。截至2008年6月,全區共有8177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光彩事業,實施項目1572個,總投資293253萬元。培訓農民工231802人(次),安排就業302162人(次),幫助23.38萬人解決溫飽問題。共計捐資捐物達28300萬元,用於興辦學校,扶助孤寡、修橋修路、抗洪救災以及各類公益事業。尤其是2008年以來的抗凍救災、抗震救災,廣西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捐款捐物超過7000萬元。(記者 韋繼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