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視頻中國
娛樂資訊
最新資訊
文化視頻
精彩專題
「年三十」·包餃子
俗話説,“年三十,包餃子”,守歲熬年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吃著親手包的餃子,共用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此時也一定要趕回家團聚。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
「二十六」·做年肉
俗話説,“二十六,燉大肉”。臘月二十六起,要開始置辦過年的肉食啦!吃“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代表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富裕十足。看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吃貨們流口水了嗎?過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而且家裏的人又都比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條件稍微好點的,也不過是能吃上點窩頭野菜什麼的。好不容易盼到快過年了,家裏的勞力們紛紛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家。同時,由於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二十八」·把面發
俗話説“二十八,把面發”,準備主食,發面,在過去沒有速效發教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擱,發面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面,準備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發出來了,二十八這天開始蒸棗花就是蒸帶棗的,這些帶餡的。按著老理兒説,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老北京人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由於春節期間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二十三」·糖瓜粘
俗話説“二十三,糖瓜粘”,就是傳説中的小年啦。糖瓜是漢族傳統年節食品和祭祀用品(祭灶神)。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裏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傳説這一天灶王爺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稟報你家的情況,於是,家家戶戶都用糖瓜來祭灶王爺,意在用糖瓜粘住“灶王爺”的觜,讓他嘴裏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説好話,以討來年越過越甜。
過了「臘·八 」就是年!
「十五後」·辦年貨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六」·做年肉
「二十八」·把面發
「年三十」·包餃子
首頁
新聞
財經
訪談
體育
娛樂
旅遊
文化
專題
原創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lun@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02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策劃製作: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