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非遺
重器
民俗
味道
大美
回顧
特別策劃
傳説上古黃帝時期,有一位史官叫倉頡,按照事物形狀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倉頡把這種符號叫做“字”。國際中文日和聯合國中文日被選定在“穀雨”這一天,以紀念倉頡造字的貢獻。
從2021到2022,從牛年到虎年。春節代表著新的起點,傳統的習俗伴隨著新一代年輕人們的成長,慢慢也衍生出了許多“新”年!方式。傳統年獸變成潮玩IP,美食餃子與萌係熊貓動畫,還有傳承至今的長安年景,脫胎于漢代陶俑的小老虎,給孩子們講故事的新春繪本……年輕人們用自己的方式傳承傳統、解讀傳統、再現傳統、玩轉傳統……讓“新”春走進Z世代,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在中國西南,有一座城市,穿越數千年的歷史,始終帶著令人嚮往的魅力,它就是成都。
在中國,彝族少女成年時要舉行一種神秘的“成人”儀式,彝語叫“沙拉洛”,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彝族人稱“換童裙”是一場“不見新郎的婚禮”。
中國硯,品類繁多,松花硯當屬“個性”硯臺之一,以産自吉林長白山的松花石雕刻而成。用松花石制硯興盛于清朝,康熙帝對松花硯喜愛有加,封它為“禦硯”。
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貿易中心”獲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中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曾是10-14世紀繁榮的亞洲海洋貿易網路東端的商貿中心。
古人談到墨,曾説:“得徽墨者,如名將之得良馬。”古法制墨全部採用手工製作,一錠徽墨的誕生,要經過千錘百煉,至少歷時一冬一夏,所以有“一兩徽墨,一兩金”之説。
中國新疆,有一種美食叫馕。馕的叫法,出自古波斯語,意為麵包,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有一種美食,歷經數百年,口味工藝都未曾改變,這其間的“秘訣”卻蘊含在步履間。山東人劉鳳翔逃荒來京,一天深夜,他的孫子劉抵明夜間守灶時睡著了,肘子煮過了火。
傣藥的生長與生物多樣性環境密不可分,每一個傣族寨子都是一個長滿了傣藥材的生物多樣性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