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工作重心再下移 東莞積極探索“微治理”模式
發佈時間: 2016-01-19 15:17:56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二、資源下沉 建設“微平臺”
雖然目前東莞市村級綜合服務、綜治信訪維穩平臺建設居全省前列,市財政也不斷加大對村(社區)的治安、環衛、行政管理等重大公共事務開支的統籌力度,但是村(社區)下面的二級治理單元仍然存在公共資源散亂、服務功能不足等問題。東莞市大力整合政府、村(社區)、社會、市場等各方資源,建設多種形式的公共服務“微平臺”。一是豐富便民巡迴服務“直通車”。在市鎮黨政部門開展經常性送法律、送科技、送溫暖下鄉活動的同時,工青婦群團組織主導的“莞香花”、“白玉蘭”、“先鋒號”服務中心和有關社工機構也更加主動地深入樓盤小區、工廠生活區開展“面對面”、“點對點”的服務。二是創設小區綜合服務站。大朗鎮明上居等一批樓盤小區採取政府獎勵、村(社區)資助、物業公司出場地、志願服務組織出人的運作模式,為居民提供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居務自治服務和鄰里互助服務;鳳崗等鎮街在出租屋集中區域推行“聯心街舍”服務管理協同體建設,以黨員聯絡站為主平臺,構建“多站合一”綜合服務體系,為新莞人提供方便快捷服務。三是共建不同類型的公共活動空間。積極匯聚各方資源力量,對舊廠房、樓道夾層、報刊亭、警務室等進行適當改造,使之成為群眾助人自助、群防群治的重要陣地,如長安鎮的“榕樹下”公共文化空間、茶山鎮的法律服務長廊、萬江街道的社會服務實踐基地、南城宏遠社區的職工活動區建設、清溪鎮土橋文化長廊圖書館等,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四是拓展網上微平臺。充分運用“村居通”管理服務資訊系統、網上辦事大廳、手機APP等平臺,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真正將服務管理的觸角延伸至居民身邊,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圖説:長安鎮建成長安廣場榕樹下文化空間
圖説:讀者在使用長安鎮“榕樹下”公共文化空間電子閱讀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