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安徽省合肥市:用法治思維推進社會治理 積極服務和改善民生

發佈時間: 2016-01-18 15:31:18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三、以法治思維推進重點工作項目化

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方能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創新用抓經濟建設的方法抓社會治理,採取項目化推進方式組織實施。先後將“三無”小區整治、安全停車工程、特殊人群管理等四項工程列入重點工程,實施項目化推進,做到任務明確、措施具體、責任落實。改變工作推進中經常出現的概念化、形式化、無主體等突出問題。

(一)分類整治“三無”小區。針對各種“三無”小區案件頻發的現象,將“三無”小區改造整治作為工程項目,分類施策。一是鼓勵居民自治。對改制企業生活小區,居民相互較熟悉,適宜開展居民自治。政府對硬體設施一次性投入(如道路、下水、自行車棚、管道煤氣、值班室等),由居民自發成立議事會,承擔小區後期物業費收繳和日常門衛管理、巡邏等工作,如包河區43號大院、又一居等小區。二是實施準物業管理。一些零星開發的小區和居民成分較複雜的小區,物業費難以收繳,社會物業管理公司不願意承擔,造成無人管理,群眾意見較大。由社區成立物業管理公司,承擔物業管理責任,採取政府補貼一點、居民群眾低價交一點,保障小區日常管理有序進行。積極探索“低收費、有補貼、全覆蓋”的政府購買社區服務新模式。曙宏新村、大店新村等一些小區實施準物業管理後,小區環境明顯改善,群眾交口稱讚。三是政府兜底升級改造。針對小區硬體毀壞嚴重,給居民生産、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政府將小區改造納入民生工程,按“政府主導、居民自願、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所需資金分級承擔,對小區各類設施全面升級改造,改造後的“三無小區”實現有公共保潔、有綠化養護、有治安維護、有停車管理、有維修服務的“五有”目標。2014年,全市原有“三無小區”546個,已整治286個,正在整治222個。

圖説:長豐交警部門整治路面打場曬糧亂象

(二)全面推進停車工程。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被盜問題,推行安全停車工程。在項目設立上,明確目標範圍、責任主體、建設標準、完成時限。在規範建設上,明確要求有專人看管、欄杆隔離、停車標識,探頭監控,在建待建單位小區必須將停車場所納入規劃。在組織推進上,採取召開現場會、調度會、推進會,隨機抽查、定期通報、限期整改等方式強力督導推進,對實行常態化管理,成效突出具有示範作用的,表彰命名為安全停車工程示範點;在運作管理上,因地制宜,創新推出外包管理、委託管理、分地段管理、分時段管理、封閉式管理等多種措施,創新推出免費集中停車、投幣式充電、臨時車棚、機動車非機動車分區域停放等服務項目。創新推出為電動車、摩托車GPS防盜系統,為提高盜竊“兩車”偵破率、打擊犯罪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市建立非機動車停車場5662個,示範停車點192個,看護人員5984人,停車點監控探頭數4704個;“安全停車”工程的實施,服務方便了群眾,改善提升了城市環境,特別是有效地壓降了可防性案件。

圖説:檢查蜀山區非機動車停車場

(三)加強特殊人群管理。將對特殊人群的管理納入全市社會管理創新項目,堅持服務和管理並重。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上。堅持“以房管人”、“以證管人”和“以業管人”,全面落實管理措施,《合肥市居住證管理辦法》于2014年12月10日起施行,截止2014年12月底,全市共登記在冊流動人口236.7萬人、出租房屋37.1萬套(間)。在服務方面,政府層面推均等,社區層面重親情,農村層面抓關愛。對進城務工人員實行子女義務教育、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疾病預控、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均等化服務;推進61個“城市生活e站”、“流動留守兒童之家”、“假日託管學校”等多種服務平臺建設,幫助流動人口解決工作、生活、生育中困難,總結推廣新站區維護外來務工人員勞動保障權益工作做法;全市已建成1381個留守兒童之家和83個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在特殊人群服務管理上。將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服務管理工作作為綜治重點工作。全市已排查出4410名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並錄入《全國重性精神病人資訊管理系統》,實行有效管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的案件。全市9個縣(市)區社區矯正中心規範運作,職能作用發揮明顯,社區服刑人員重新犯罪率低於全省平均水準。全市強制隔離戒毒426人,社區戒毒580人次,社區康復120人,同比分別增長56%、68%和62%。目前我市戒毒康復人員報到率已達到97%,吸毒人員整體管控水準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全市依託企業建立安置基地68個,9個縣(市)區過渡性安置基地均已建成。全市累計完成服刑人員資訊核查1248條,核查反饋率98%以上。積極開展“黃絲帶幫教行動”,對刑滿釋放人員和服刑人員幫扶3000多人次。

圖説:肥西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中心

四、以法治思維推進服務管理資訊化

把強化社區服務管理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工程,以網格化建設為手段、以組織化建設為基礎、以資訊化建設為支撐、以服務化建設為方向,深入推進社區服務管理工作,積極打造“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和諧社區。一是推進網格化工程。全市42個街道、15個大社區,438個城市社區、337個農村社區,全市城鄉社區共劃分6595個網格,1.1萬名網格責任人。市區及各縣(市)城鎮社區均實現網格化管理全覆蓋。二是推進資訊化工程。以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市建設為契機,以社區資訊管理平臺建設為載體,不斷強化基礎建設資訊化。4個城區均建立了區級綜合資訊平臺,265個社區建有面向居民的資訊服務平臺(社區網站、qq群、社區部落格),資訊化服務覆蓋近300萬人。三是推進服務化工程。通過社會服務管理資訊化平臺,對公安、民政、人社、司法等4個部門涉及到公眾的服務事項進行整合。通過平臺“一站通”、“一戶網”和社區綜合櫃員、自助一體機等,將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公益服務事項推送到社區和網際網路上,群眾可以就近以多種方式向政府部門提交辦理事項和獲得辦理結果反饋,極大地方便了群眾,提高了政府部門行政服務效率。依託平臺,公安機關開通了居住證申辦、機動車和駕駛人告知、公民因私護照及港澳台灣通行證的申辦預約、進度查詢等3大類服務事項。

   上一頁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