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石拐區:生態立區 走美麗與發展雙贏轉型之路
發佈時間: 2015-12-15 14:14:13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3、低碳迴圈——由“弱”到“強”的工業升級
石拐區積極促進産業鏈條做精做強,通過産業鏈的延伸,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實現資源就地轉化增值,著力打造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多元素合金材料基地,力爭成為包頭市重要的清潔能源加工輸出基地。亞新隆順300萬噸特鋼項目達産達效,開工建設金屬製品及綜合利用技術改造項目,發展不銹鋼、板材、鋼管、鋼纜線等下游産品;引導北鎂科技等企業發展鎂合金棒材、輪轂等深加工産品;同時,大力加快煤層氣、頁巖氣的詳細勘探和綜合利用,爭取大青山煤田煤層氣勘探開發利用項目開工建設。
石拐區還鼓勵、推動園區産業迴圈發展,通過協作配套、綜合利用,實現園區企業由“弱”到“強”的升級。
轉型中,石拐區強化龍頭企業協作配套,支援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業生産鎳及合金、硅鈣鋇鋁合金、稀土硅合金等多元素基礎合金材料,扶持企業進行硅微粉回收利用、廢鋼渣綜合利用、煤矸石生産硅鋁合金,實現産業鏈閉合迴圈,工業廢物“吃幹榨凈”。
圖説:石拐生態-格爾免林
4、重拳整治——環境污染有效遏制
石拐區大部分企業屬於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為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後的産品和工藝,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近年來,石拐區深入開展環保專項治理行動,拆除土燒結生産設施14套,責令停産停建企業6家,關停取締焦化、冶煉、洗煤、鐵選、採砂、採石等污染企業90余家,拆除6300KVA以下礦熱爐11台,淘汰落後産能5.5萬噸,取締億盛達煤炭市場經營企業19家、搗毀稀土非法生産企業12家。累計投資5億元完成亞新隆順、經緯能化環保設施等工程,限期解決環保隱患和問題108個,更換除塵器15台,切實改善了城區環境品質和形象,並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政企合力投資1.78億元推進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工作, 減排二氧化硫5000多噸/年,空氣品質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5、喜桂圖新區——生態宜居的典型帶動
石拐區一直堅持民生優先,轉型與惠民並重,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近年來,石拐區先後投資約45.6億元,相繼實施了沉陷區、棚戶區、普惠區和棚戶區二期四個異地搬遷改造項目,“四區”聯動解決居民住房問題,先後有2萬多戶、6萬多名居民喜獲新居。隨著普惠安置區建設的完成,石拐區喜桂圖新區建設已具規模。
圖説:庚毗溝油松林
喜桂圖新區距離市核心區8公里,石拐區正通過建設發展重心的西移,逐漸融入包頭中心城區,並努力成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新區建設範圍內的水、電、暖、氣、路等基礎設施全部貫通,成為包頭市天然氣集中供暖和直飲水集中供給的最大區域。新區以“智慧城市”為統領,建設包頭市首個有線電視網、網際網路及通信網“三網融合”體系,教育衛生、商業中心及行政辦公等公建設施配套齊全。休閒文化中心廣場、“花舞人間”主題文化園、美佰納中央綠核、喇嘛河生態修復景觀等彰顯出“以文為魂、以綠為韻、以水為脈”的山水特色風格。依託便捷的區位優勢區,喜桂圖新區正加快建設以多聯式運輸、倉儲集貨、區域配送、電子交易、商品展銷、物流金融于一體的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園區。目前,落戶企業33個,總投資額達119億元。
6、科技支撐——新技術提升生態管理水準
借助區域內760平方公里的地理測繪資訊成果和地面高程模型,石拐區開發了國土資訊管理系統和生態保護管理系統,運用三維化、數字化模式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劃定生産、生活、生態空間開發管制界限,並通過實時數字指導監測落實管控情況。通過武漢大學的先進地理資訊圖像感知技術完善土地確權,對土地、水、林業資源進行數字化管理。石拐區率先引入清華大學的高增倍遠紅外技術,運用於森林防火,實現了人防與技防的統一。將生態保護與智慧城市統籌建設,用體系落實制度,實現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統一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實行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推進行業性和區域性特徵污染物總量控制,使污染減排與行業優化調整、區域環境品質改善緊密銜接。
圖説:空中航拍的石拐區喜桂圖新區
如今的石拐區已褪去“黑色印象”,正集中自身優勢能量,努力像生態宜居城、智慧文明城、法治和諧城,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