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廢鉛蓄電池正規回收率不足30%,一部分被當作垃圾丟棄,另一部分流向處理過程不規範的小再生鉛作坊或個體戶,土壤、地表地下水系都面臨嚴重鉛污染風險。解決這個問題已迫在眉睫。”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4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言語裏滿是擔憂。
由於廢鉛蓄電池中含有大量鉛離子的酸性電解液,隨意排放會污染土壤、地表地下水系,而人體鉛含量一旦超標,將嚴重危害健康。
七成廢鉛蓄電池流向小作坊
一位電動車經銷商説,電動車出行本身是一件利於環保的好事,但現在電池的處理問題,還沒有成文的規定,很多市民的電池損壞後,不知道如何處理,只能當成垃圾扔出去,這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資料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在2億輛以上,且保持每年20%的增速。目前,實際使用的電動車中,其動力電池90%以上配備鉛蓄電池。電池壽命基本上在2年左右,因而,我國年均産生150萬噸至200萬噸廢鉛蓄電池。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説,正規途徑的鉛蓄電池回收,目前技術已經頗為先進,從廢電池破碎、分選到熔煉,再到新電池再製造,都能控制在一個閉環內運作,污染風險極大降低。
然而,據一些電動自行車業內的代表委員介紹,在非正規渠道的小作坊,處理技術極為落後,在拆解環節,大部分小再生鉛作坊幾乎都是人工隨意粗放式拆解,酸液隨意排放,地表腐蝕嚴重,對其他無回收價值的廢物隨意丟棄或填埋,嚴重污染環境。
蓄電池回收治理迫在眉睫
提起非正規企業的低成本,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有感觸,她參與的一項針對環保産業的調研發現,同樣處理一噸廢物,非正規企業收取的處理費用往往不到正規企業的50%,但在二次污染物排放控制上則偷工減料。
“環保市場存在低價中標、市場資訊不透明、同行惡性競爭、借證甚至無證經營等不規範現象。在危廢物處理市場上顯得更為激烈。”蔡玲委員説。
針對廢鉛蓄電池回收利用,我國相繼出臺過一系列法律法規,但“因缺乏專項管理、具體實施細則和強制性規定,對違法違規企業監管不力,執行並不到位。”張天任代表説。
北京一家電動自行車經銷商王媛説,目前國內廢鉛蓄電池回收管理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對整個系統中的生産者、銷售者、使用者、回收者的責任沒有規範性要求,二是由於從事廢鉛蓄電池收集、貯存和處置等經營活動的門檻高,很多企業或個人難以達到要求,在利益的驅使下,就出現了眾多的小再生鉛作坊或個體戶。
早一天治理,就少一片水土遭殃。一些代表委員呼籲,加強廢鉛蓄電池回收管理迫在眉睫,必須引起政府、行業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發展再生鉛産業或將成為治理突破口
在張天任代表看來,大力發展再生鉛迴圈利用是降低鉛污染風險的有效途徑,此舉還可減少原生鉛礦開採量。據他估算,每生産1噸再生鉛,可節約1.36噸標準煤,減排固廢98.7噸,節水208噸,減排二氧化硫0.66噸,大大減少鉛廢料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張天任代表建議,國家綜合利用各種法律和經濟手段,激勵和支援企業研發和推廣應用新技術和新工藝,淘汰落後工藝和裝備,實現從原來的末端治理向先進的源頭控制轉變。
蔡玲委員則建議,進一步培育和規範環保産業市場,尤其是要嚴格執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市場監督、産品品質監督、強化標準標識監督管理,規範環保産業市場,讓成本回歸真實。
有代表委員建議,低速電動車不能再重復電動自行車的發展過程,要調整能源系統方案,禁用鉛酸電池。雖然一次性投入成本增加了,但行業不能只看眼前利益,需從國家層面加強政策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