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是一種十分簡單的生物,它們是“濾食大師”,每天可過濾數萬升的水以收集食物。海綿沒有大腦,甚至連一個神經元都沒有,因此它們對這種複雜行為的掌握更令人印象深刻。

11月4日發表在《科學》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海綿利用一個複雜的細胞通信系統調節進食過程,並清除入侵的細菌。

“這是一項非常令人興奮的研究,它讓我們從新角度認識海綿。”美國耶魯大學研究海洋無脊椎動物的進化生物學家Casey Dunn説,這些發現有助於了解動物神經系統是如何進化的。

細胞經常相互交流,神經元也是如此。它們通過微小、有針對性、被稱為突觸的連接傳遞電信號或化學信號。

此前的研究發現,儘管海綿沒有神經元,但它們擁有編碼蛋白質的基因,這些蛋白質有助於突觸發揮功能。

為找到表達這些基因的細胞,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進化生物學家Detlev Arendt和同事,對淡水海綿不同細胞的RNA進行了測序。

他們發現,海綿有18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其中一些細胞中的突觸基因是活躍的,而這些細胞通常聚集在海綿的消化腔周圍。這表明,某種形式的細胞通信可能協調著海綿的濾食行為。

於是,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成像和電子顯微鏡研究了其中一種類型的細胞,他們將其稱為神經分泌樣細胞。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神經細胞會用長長的“觸手”接觸周圍的環細胞。環細胞是一種具有毛髮狀突起的細胞,可驅動海綿的濾水系統捕獲食物。

基於這兩種細胞類型的相似性以及可分泌化學物質的基因表達,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具有“觸手”的類神經細胞能夠與環細胞溝通,從而可暫停海綿的濾水系統,以清除碎屑或外來微生物。

然而,這些神經樣細胞並未組成真的神經系統,也沒有跡象表明突觸能使神經元快速進行交流。研究論文合著者、EMBL進化生物學家Jacob Musser説,相反,海綿中的這種細胞可能代表了真正神經系統進化的先兆。

“我們處在從擁有獨立‘片段’到將它們更廣泛結合在一起的中間點,但還沒有獲得創建快速傳遞資訊的突觸所需的互連性。”Musser説。

有些科學家認為,目前還很難證明神經系統是從海綿的這種細胞通信系統進化而來的。事實上,許多其他生物,包括單細胞真核生物在內,都含有相同的突觸基因。

科學家希望將這項研究及其方法作為進一步研究“無處不在”的海綿的“出發點”,而其他海綿是否擁有類似的“蜂窩”通信系統,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徐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