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完成了2500萬戶左右的清潔取暖改造,今年還將完成348萬戶左右。”在近日在京舉行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吳險峰説。

據介紹,2016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地方因地制宜,堅持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有效推進清潔取暖改造。這些進展使得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同時對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改善也起了積極作用。據測算,清潔取暖對空氣品質改善貢獻比例在三成左右,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然而,今年以來,天然氣、煤炭價格上漲,採暖成本上升,如何防止散煤復燒,進一步推進清潔取暖,成為一個難題。面對今年能源保供的新形勢,吳險峰表示,生態環境部在今天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方案裏對此作了重點部署。

“要堅持先立後破,不立不破。今年新改造還沒有通氣、通電的,已經改造完成還沒有經過一個完整取暖季運作檢驗的,堅決不允許拆除原來的供暖設施,原來燒煤就燒煤,不允許拆除。”他説,“對清潔取暖改造地區,使用潔凈煤取暖兜底進行保障,採用‘雙保險’模式,確保溫暖過冬。對一些山區和不具備改造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燒清潔煤、秸稈以及其他生物質燃料取暖。”

同時,在保證老百姓用得上的基礎上,還要保證用得起、用得好。首先要保民生,確保清潔取暖已經改完的用戶能源都得到保障。保證居民“煤改氣”使天然氣價格基本穩定,不會隨著市場價格起伏産生大的波動。

其次,要保證補貼到位。據介紹,2021年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裏專門安排的清潔取暖運作補貼,已經全部發放到地方。生態環境部和財政部正在測算明年的運作補貼,很快也會下發。

此外,要求地方制定差異化的補貼政策,重點向農村低收入群體、特困人員傾斜。中央財政的補貼作為一部分,地方各級財政還要制定補貼政策,要體現精準,確保特困人員和困難群眾能夠用得起。

在防止散煤復燒方面,對全面改造完的地區,要求地方依法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採用煤炭取暖的地區要加強對煤炭品質的管理。“通過這幾項措施實現既要清潔取暖,更要溫暖過冬。”吳險峰説,近日生態環境部還派出監督幫扶組下到一線,重點對今年清潔取暖改造情況進行摸底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