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值柿子大量上市之際,紅彤彤的柿子咬一口滿嘴甘甜,讓人欲罷不能。可柿子雖好吃,也要“柿”可而止,否則嘴過癮了,腸胃可就要鬧彆扭了。尤其是對於胃腸功能不好的老年人來説,空腹一次性進食大量柿子,很容易被結石找到府,胃脹胃疼、噁心嘔吐不説,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腸梗阻危及生命。

不熟的柿子富含鞣質

別與蝦蟹等同吃

熟透的柿子不光甘甜味美,還富含營養。濟南市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所主管醫師趙孟源表示,柿子含有豐富的脂肪酸、黃酮類、胡蘿蔔素、維生素和氨基酸等,含有的果膠也比較豐富,這種膳食纖維能增強胃腸道蠕動,保持腸道健康以及維持正常消化功能。柿子中的黏液性物質還能在胃腸道中形成一層保護膜。另外,柿子含有的蘆丁和黃酮苷、膽鹼、胡蘿蔔素、水楊酸等成分,有清熱止咳功效,對於秋燥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趙孟源介紹,柿子雖好吃,吃不對也有風險。有人説,雞蛋、牛奶、螃蟹等食物跟柿子相剋,不能一起吃。確實,螃蟹與柿子如果都吃很多,確實會造成胃部不適,但這並不是因為柿子與其相剋,也不是螃蟹的錯,事實上是鞣質在“作怪”。

“未成熟的柿子或軟棗含有鞣質,其含量可高達20%。”山東省婦幼保健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高峰玉説,柿子中還含有樹膠、果膠等物質,鞣質在胃酸作用下能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澱物鞣酸蛋白,當胃酸過多時,鞣酸蛋白和食物中的果膠、纖維素等,把食物殘渣黏合在一起,會形成胃石。

越是不熟、口感越澀的柿子,所含的鞣質越多。那麼,熟透了的柿子,是不是就能敞開吃了?濟南市中心醫院消化三科主任、主任醫師李振方説,對特定人群來説,吃柿子還是不能隨心所欲。

空腹吃了仨柿子

胃里長出大結石

高峰玉説,進入秋季以來,胃石症也進入了高發季。山東省婦幼保健院消化內科也接連收治了多位胃石症患者,大多是空腹吃了太多柿子所致。

高峰玉曾接診過一位五旬患者,空腹吃了三個柿子,結果胃里長出5釐米大小的結石。“尤其是牙口不好的老人,更喜歡軟一點的東西,像柿子和軟棗等,又軟又甜,不知不覺就吃多了,等到胃不舒服了來就醫才發現,原來貪嘴惹禍,長了胃石。”

李振方説,胃石症易發生在老年、消化不良、胃輕癱、糖尿病、既往有消化性潰瘍、胃大部切除等患者中,其原因可能與這些患者胃動力下降、胃排空延遲、調節功能下降等有關。臨床上以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主,年輕人患病的相對較少。

“胃酸過多、胃蠕動慢也是促發因素。”高峰玉説,平時有胃動力不足的人群,要儘量少吃甚至不吃柿子,實在想吃的話,就選擇熟透的柿子,少吃並且不要空腹吃。吃完柿子後,也可以適量攝入一些小蘇打,幫助胃部排空。

對早期胃石

可口服藥物或喝可樂

高峰玉介紹,胃石形成後,小的胃石一般不會産生什麼症狀,隨著胃腸蠕動,會經糞便排到體外。大一些的胃石,會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形成潰瘍,引起上腹部飽脹、疼痛、噁心、嘔吐等。

不大不小的胃石排不出去,還會導致腸梗阻。隨著時間延長,胃石會逐漸變硬,碎石難度大大增加,患者也要多遭罪。

李振方曾接診一位年逾八旬的患者,15cm×18cm大小的黑色結石,幾乎佔滿了整個胃部,由於在胃裏待的時間比較長,胃石表面已被磨得比較光滑,經過5次碎石手術,才將石頭排出體外。

那麼,出現哪些症狀要警惕胃石呢?高峰玉説,如果最近吃了大量山楂、柿子、大棗,尤其是空腹狀態下,出現上腹部飽脹、疼痛、厭食、噁心、嘔吐等不適,要警惕胃石,及時去醫院就診。

李振方表示,B超、鋇餐或胃鏡檢查,都能發現胃內異常,可明確是否存在胃石。胃石早期形成時一般比較軟,口服藥物治療效果好。“可口服碳酸氫鈉和抑酸藥,可樂也可以,能中和胃酸,使胃內變成中性或弱鹼性,胃石變得鬆軟、破裂,隨大便排出體外。”

李振方説,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也可以選擇胃鏡治療。胃鏡下利用活檢鉗、異物鉗、圈套器等夾碎胃石,使其分割成小塊,經糞便排出體外。胃石較大、較多時,可能需要多次碎石。胃石到達小腸會導致腸梗阻,則要進行內鏡下腸梗阻導管置入、小腸鏡下治療或者外科治療。

一個柿子五味藥

鮮柿子

鮮柿250克,切碎取汁,開水沖服,可治療胃熱傷陰之煩渴口乾。

柿餅

柿餅60克,挖開裝入川貝9克,蒸熟後服用,可治幹咳;柿餅、紅糖各50克,黑木耳6克,水煎服,可治痔瘡出血;柿餅兩個、陳皮兩片、糯米60克,共煮粥服用,可治慢性腸炎。

柿霜

柿霜溫水化服,可治慢性支氣管炎、幹咳、咽炎;柿霜10克、冰片0.5克、薄荷5克研細末,涂擦患處,可治口瘡、口角炎。

柿蒂

對付頑固性呃逆、用柿子蒂5個、生薑3片,大茴香(八角)2個,開水泡代茶喝。

柿葉

取嫩柿葉適量,開水泡代茶飲,可軟化血管、降低血壓、防止動脈硬化,並有清熱健胃、助消化作用。(記者王小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