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轉涼,家長們為預防孩子感冒,時常叮囑到校後多喝水。高老師這學期任一年級班主任,開學兩個月來,她先後兩次在家長群裏發出提醒,班裏很多孩子在學校從不排便,也不愛喝水。這讓本來就擔心孩子在學校喝水不多的家長,更是繃緊了盯孩子喝水的這根弦。

孩子總説白開水沒味道

高老師第一次發出家長要讓孩子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提醒之後,家長群裏頓時炸了鍋,不少家長都説衝孩子發過火,但説了多少遍,孩子依然不愛喝水,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當聽説兒子是班裏不愛喝水的代表之一,寧寧媽媽跟高老師訴苦説,兒子在幼兒園時她就發現,給他裝滿水的保溫杯,常常是背了個“寂寞的來回”。兒子上了一年級,她更是天天叮囑多喝水,但收效甚微。“批評他吧,他總是説白開水沒味道。”她説,既然如此,與其兒子在校不喝水,不如給他備點“花式水”,能喝點總比不喝強。於是,寧寧媽開始給兒子換花樣,今天帶山楂水,明天帶冰糖梨水。這樣帶了十來天,寧寧媽擔心兒子真的養成不喝白開水的習慣,又放棄了這種做法,她給兒子規定喝不完杯裏的水,回來就罰做一頁抄寫課文。

一個星期下來,寧寧媽每天在搖晃兒子的空水杯時,竟然感覺很不踏實,怎麼一下變得天天都喝凈了?她懷疑是兒子沒喝偷偷倒掉了,但這又不能直接問,怕成了給他支招,只能變著法兒跟他閒聊:“不錯嘛,又喝完了,今天你是在什麼時間喝的呀?”“要表揚,每天都能把水喝完,今天體育課之後喝了很多吧?”……

果然,經高老師證實,課間輕易看不見寧寧喝水,曾經有兩次到了下午時分,她擰開寧寧的保溫杯發現,裏面的水是滿的。

愛喝飲料卻不愛喝白水

孩子在學校怎麼不愛喝水?下課了他們都忙著幹啥?他們真的不渴嗎?家長群裏,家長們議論紛紛。

高老師告訴家長們,她常會提醒孩子喝水,比如上完體育課回來,或者下課前,都會説一句“要多喝水”,但孩子們自覺喝水的還是不多。她為此與其他低年級老師探討,老師們説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各班家長也反映有這方面的苦惱。

帶著與家長們同樣的疑問,高老師索性就喝水話題召開了一次班會,之前蒐集了一些“如何科學喝水”的資料,想借此挖掘孩子們不愛喝水的原因。

高老師先讓孩子們自己説説。“剛才休息時我打開水杯想喝水,一喝太燙了,然後跟同學説話就給忘了。”“課間我光顧著和同學玩了,忘了喝了。”“我不喜歡喝白開水,喜歡喝飲料,每天放學路上,我都會讓姥爺買一瓶可樂。”……問到寧寧時,他説:“喝完白開水,感覺不解渴,我喜歡喝酸奶、飲料。”高老師聽完反覆叮囑孩子們,上課感覺口渴了別忍著,課間休息喝些水能放鬆身心,這樣漸漸就會主動去喝水,到了高年級就會自覺養成習慣。隨後,她圍繞“水對人體的益處”進行了詳解,並建議大家,早晨讓家長帶一杯溫白開水,或來學校後去飲水處接一杯溫開水,上午體育課之後喝一杯水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中午用餐前喝點水激活消化系統,下午上課前或課後再來一杯。

高老師在群裏提醒家長們,平時要讓孩子少喝飲料,否則一旦上癮,就容易養成不愛喝水的毛病。

在學校不排便原因很多

“在課堂上,同學們想喝水別忍著,想去衛生間也別忍著……”高老師正説著,被一位男生舉手打斷:“老師,我肚子疼,想去衛生間!”一會兒工夫這位男生回來,高老師見這麼快,便攔住他悄悄地問:“肚子疼沒解大便嗎?”原來,她注意到班裏有很多同學在學校從不排便,這已經引起了她的重視。“又沒感覺了,拉不出來。”男生不好意思地跑回了座位。

高老師決定順水推舟,從喝水話題延伸到排便問題。“有哪位同學在學校大便過?”高老師提問後,半天才零星有幾位孩子舉手。“看來其餘同學都是從來沒在學校大便過的?”孩子們紛紛點頭。“老師很好奇,為什麼不在學校解大便?”高老師又問,見同學們都不回答,而且女生們面露難色,她讓剛才那位男生回答。“我一到學校,就沒有想解大便的感覺。”男生話音剛落,同學們都笑起來,幾位男生附和説:“對!對!”

高老師讓同學們認真聽她講:“不僅平時要多喝水,還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千萬不能憋大便。如果長期大便不正常,腸道就會出問題,很危險。”一聽“很危險”,孩子們再也不笑了,都瞪大了眼睛。

於是,高老師就此問題,第二次在家長群裏發出提醒,請家長詳細了解一下孩子在學校不排便的真實原因。上週末,家長們反饋情況,竟然原因有很多,最多的情況有四種:上課時有便意卻不敢舉手,憋一憋就過去了,或者等下課時又無便意了;蹲坑蹲著累,習慣回家方便;從小就害羞膽小,不敢一個人在“陌生”環境解大便;動作比較慢,課間十分鐘不夠用,偶爾遇上“滿員”時就憋著,久而久之就“憋”成了習慣。

家校共同關注孩子生活細節

寧寧在學校也有不排便的習慣,寧寧媽是這次經老師提醒才意識到的,兒子從來不在外上公共廁所。“在學校就是拉不出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寧寧説。

“不在外面上公共廁所,有的是一家人共有的習慣。”高老師提醒家長,喝水、排便是老師和家長都應當共同關注的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細節,還有諸如上完體育課校服落在操場等小事,這些細節,也是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忽視的問題。

“説教只能起到矯正作用,要想有效果,還得讓孩子從內心接受。”高老師建議,平日裏,家長要引導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總會碰到一些零零碎碎的小問題,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碰到了問題,第一時間就會想著去問父母或老師,但被動地告知往往很難真正地解決問題。

如何引導孩子看到一些小問題,並且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去解決問題?開學以來,高老師把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分為生活、學習、相處、情緒四大類,讓孩子自己認領感興趣的話題,然後班會上師生們再進行深入探討,效果非常好,孩子們也很上心。“這兩天,看到有的同學課間喝水,我馬上拍成視頻在班裏展示表揚,果然帶動了同學們喝水的勁頭。”高老師希望家長,平時在家也要給孩子創造這樣的氛圍。

寧寧媽在家長群裏説:“老師講課很費嗓子,也要多喝水。”高老師馬上回復説:“對,老師就要帶頭喝水,孩子們有了榜樣,應該會跟著多喝點水。”(記者杜澤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