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佈《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徵求意見稿)》(下簡稱《意見稿》),對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業務監管、品質安全監管、監管責任等方面列出了細緻的規定。

多家券商分析師報告和媒體分析文章指出,《意見稿》的發佈,將原本模糊、混淆的網際網路醫療概念清晰厘定,亦劃清了醫療、醫藥和技術服務之間的邊界,使得“醫歸醫、藥歸藥、AI歸技術”,推動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形成三條細分賽道。

同時,行業內均關注到《意見稿》中關於網際網路診療要與實體機構提供的診療服務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質”的要求,及其回歸“嚴肅醫療”的價值導向,認為這一價值導向將對開展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的各類平臺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線上線下同質”、“以健康為中心”定義醫療服務

對於處在嚴肅醫療賽道上的企業,監管新規的落地將結束“魚目混珠”、“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中金公司發佈的研究報告認為,對已具備完善合規監管體系、完備診療購藥流程手段的頭部公司是長期利好。

《意見稿》提出的“醫療機構電子處方、處方審核記錄、處方點評記錄應當可追溯,並向省級監管平臺開放數據介面”,“醫療機構應當有專門部門管理網際網路診療的醫療品質、醫療安全、藥學服務、資訊技術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等要求。

分析人士指出,《意見稿》對開展網際網路診療服務主體的數字化能力和醫療服務的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網際網路醫院是開展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礎上,醫保的接入是進一步檢驗網際網路診療服務“含金量”的“金標準”;而網際網路醫聯體,更是需要相關企業有能力連接、賦能醫療價值鏈上的多方。

以微醫為例,公開資料顯示,其在中國已擁有31家網際網路醫院,其中18家打通醫保支付。同時,其所開展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參與到了地方醫改當中,在山東、天津等地落地的網際網路醫聯體,通過分擔大醫院壓力,提升基層醫院能力,併為醫保等支付方提效,實現了對區域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賦能。

《意見稿》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網際網路診療體系的完善,充分考慮了網際網路診療的特殊性和實體醫療機構的管理原則,是對行業的一次“大浪淘沙”。此外,《意見稿》意味著網際網路診療將進一步標準化、規範化,便於支付方考核網際網路診療的效果,有利於更廣泛、及時地將更多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納入支付保障範圍。

高盛研報認為,意見稿並未超出市場理解範圍,大體上符合政策演變方向,而網際網路醫院商業模式持續發展,市場近期關注處方外流,長期關注慢病管理、醫共體和保險相關增值業務。

行業實踐表明,能否享受監管帶來的政策紅利,取決於企業是否具備相應的網際網路醫療基礎設施,及相關的技術能力和運營管理經驗,以確保“線上線下服務同質”。與此同時,符合“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的國家戰略,並與原有醫療服務體系實現融合發展,也是數字醫療平臺被業界看好的重要原因。

封堵“以藥養醫”線上化,推動醫藥電商歸位

此次《意見稿》提出,“禁止統方、補方等問題的發生”,“醫療衛生人員的個人收入不得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相掛鉤”,“醫生不得指定地點購買藥品和耗材”等要求,將網際網路診療與藥品銷售行為進行“隔離”。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指出,細則的出臺將令行業中部分不規範的線上問診行為出清,短期內或不利處方藥銷售放量。受政策影響,資本市場對醫藥電商發展前景的擔憂情緒開始發酵,近日來包括阿裏健康、京東健康在內的醫藥電商股價普遍承壓走低。

據各家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年,阿裏健康2021財年內收入155.2億元人民幣。從具體收入構成來看,醫藥相關業務收入佔比達97.8%。京東健康2021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上半年京東健康總收入為136.4億元,其中京東大藥房收入佔比達86.2%。

據最新數據顯示,阿裏健康和京東健康的市銷率(P/S)維持在7.5倍左右。而比如豐大藥房、老百姓大藥房和大參林大藥房等從事藥品銷售業務的公司,其市銷率維持在2倍左右。可以看到,雖同為醫藥商品貿易平臺,網際網路平臺的加持讓其市銷率遠遠高於傳統連鎖藥店。

此次《意見稿》的發佈,推動了醫藥電商回歸藥品流通的原本屬性。這種價值回歸,短期內看似利空,但從長期來看實則打開了行業健康發展的新局面,讓市場看清醫藥電商平臺借助開展診療服務拉高估值的現狀。

“以患者為中心”杜絕風險,AI問診被限

對於《意見稿》反映的網際網路醫療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和監管方向,好大夫線上創始人王航表示,今年以來媒體重點報道了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幾個問題,包括機器人模擬問診開方、先賣藥後補方、藥品回扣線上化等,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此次《意見稿》明確提出,“醫師接診前需進行實名認證,確保由本人接診。其他人員、人工智慧軟體等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接診。”對AI技術在網際網路醫療中的應用作了規範性限定,限定AI用於導診、輔助診斷等醫師輔助層面的工作,而非替代人工服務。

自《意見稿》發佈以來,以“全球 AI醫療科技第一股”在港股上市的平安好醫生股價應聲持續下跌,自10月27日至11月1日以來累計跌幅近27%,而相較于年初,平安好醫生跌幅近64%。根據平安好醫生2020年財報披露,公司採取“自有醫療團隊+AI賦能醫療”的雙輪驅動模式提供醫療服務;2020年自有醫療團隊2247人,全年日均諮詢量高達90.3萬人次。財報顯示平安好醫生“輔助診斷及用藥建議結果均在90%以上”。

結合監管細則來看,AI輔助軟體應用於分診、導診以及輔助診療上,離實際診斷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細則針對的也是部分平臺在網際網路診療外衣下,將AI技術用作降低人工成本、導流以及行銷的工具的行業亂象。這對於定位模糊、違背“以健康為中心”導向的企業來説,無疑將面臨一次市場的出清。

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意見稿加入了醫生線上上如何依法執業,如何保證治療品質等規定,另外還加入了醫生醫德醫風,滿意度的考核,整體監管思路是正確的。從整個行業看,意見稿如果落實,會對行業發展起到正面引導作用,監管意圖很明確,就是避免診療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風險,讓診療回歸到科學性,回歸到以患者為中心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