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發生胸痛、胸悶等症狀你會怎麼做?是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還是忍忍看,或者自以為是“胃病”,自己服用點止痛藥,看能不能“挺過去”?殊不知,耽擱幾個小時再去醫院,會喪失最佳救治機會。

而這種情況,在醫生平常接診過程中並不少見。部分患者甚至因為就診延遲,而發生猝死等嚴重情況,讓人痛心不已。今天,醫生就來跟大家分享下,突發胸痛時最不該犯的五個錯誤。

案例回放:

最近心臟中心接診了一名急性心梗患者,來醫院時距離他發病已經過去了四個多小時。

頭一天晚上這個患者跟朋友一起喝酒,大概喝了半斤高度白酒,晚10點左右回家就感覺胸悶胸痛,持續不能緩解。且這位患者大汗淋漓,是那種冷汗,全身濕冷,不到一分鐘即出現頭髮類似水洗了一樣。胸部也類似有大石頭壓迫感,難以喘息。

此時,他還沒有意識到,這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現。其實這位患者從前就有過胸痛胸悶症狀,但是比較輕,幾分鐘就緩解,沒有重視。患者以為這次和平時一樣,休息一會兒就能好;又覺得10點多了,大半夜的不想麻煩別人,就沒和家裏人説。

就這樣,時間又過了兩個小時,他的症狀沒有任何緩解,依然是胸悶、氣不夠喘,持續出冷汗。這時候已經晚上12點多,他實在堅持不住才叫醒老伴,並給孩子打電話,等孩子到了又過去半個小時。

淩晨1點,孩子開車把父親送到鎮醫院就診。接診醫生通過檢查考慮急性心肌梗死,隨後撥打120急救轉運到我們心臟中心。經急診綠色通道,醫生對患者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發現,患者最重要的冠狀動脈血管——前降支自近段完全閉塞。最終,通過緊急開通治療,患者症狀得以即刻緩解,轉危為安。

説到這裡,來考考大家,從這位患者的發病到就診的整個過程中,你能不能發現他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

現在揭曉答案,看看你答對了幾個。這位患者一共犯了五個錯誤:

第一,酗酒

高度白酒,喝半斤,對於本來就不健康的心臟打擊巨大;患者平時就有心絞痛症狀,説明患者心臟血管存在嚴重狹窄病變。酗酒的情況下,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壓波動大,交感興奮等容易導致心臟血管斑塊破裂,繼而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引發心梗。

第二,平時有症狀沒去就診,沒跟醫師溝通

患者平時有胸悶、胸痛症狀,多在晨起、早餐後出現,與快步行走、爬樓、情緒激動有關。且休息3-5分鐘,症狀會消失,之後正常活動不受影響,這是心絞痛非常典型的表現,一直沒重視。

這一方面體現出患者對心絞痛知識的缺乏。另一方面是對自己身體健康過度自信,認為自己“身體棒”,平時“感冒、發燒”都很少,怎麼可能會有冠心病?殊不知,“感冒、發燒”並不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更不是冠心病的症狀表現。而只要有“高血壓病、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吸煙”等危險因素的存在,那麼“冠心病”就有可能找上你。

第三,出現胸悶、胸痛卻選擇忍著,沒能做到“小題大做”

有時候,胸痛是會致命的,比如急性心梗、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張力性氣胸等疾病均有致命危險。所以,一旦出現胸痛,一定要第一時間就診,讓醫生幫助你判斷胸痛原因,“早診斷、早治療、早獲益”。

第四,開私家車就診,沒有第一時間撥打120

這在當前急診接診胸痛患者人群中比較常見。有統計數據顯示,有約30%的心梗患者選擇自行開車前往醫院就診。而這一選擇,有時候容易出現追悔莫及的情況。因為,一旦路上出現嚴重事件,比如室速室顫、沒有專業的電除顫設備、專業的救護人員,那就有可能致命。

而120醫護人員不但可以及時對典型心梗作出診斷和早期處置,還可以將搶救時間、空間前移,為後續搶救創造條件,同時,還可以第一時間將患者送至有救治能力的醫院進一步救治。

第五,首次就診的醫院為當地鎮醫院

鎮醫院是我們三級診療服務的基層,是重要的基層防治力量。但是,像急危重症在當地醫院是不具備完全救治能力的。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救治目標是快速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血管,恢復心肌供血,大多數基層社區、鄉鎮醫療單位不具備開通閉塞血管的客觀條件,容易出現因開通血管延遲,從而帶來的不良預後。

因此,有了嚴重胸痛等情況,建議首診還是到三甲醫院。

文/王彥富(北京胸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