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津援藏工作隊積極溝通對接天津愛心機構和醫療資源,持續開展“健康光明行”活動,深入高原地區為昌都各族群眾篩查、治療眼疾。

今年10月18日至24日,天津市紅十字會、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再次組織醫療隊赴西藏昌都市及附近地區開展“健康光明行”活動,開展義診篩查和公益白內障手術。在到達昌都市藏醫院後,醫療隊員們便不顧旅途辛勞開始篩查工作。在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黨委書記魏瑞華等領導的帶領下,醫療隊在近三天的時間裏共篩查患者300余名,共完成白內障手術154例。此外,醫療隊還開展手術示教,對當地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以提升當地醫護人員的眼科診療水準。

扎西江措一家住在昌都市貢覺縣。這些年,在天津援藏幹部的幫扶下,家裏的日子越過越好。最近,扎西江措家裏的小女兒遭遇了一場意外。扎西江措對記者説:“孩子在奔跑的過程中突然摔倒,之後就一直哭,眼睛一個勁兒地流眼淚,我們全家都特別著急。”

扎西江措的小女兒今年兩歲,名叫“斯朗措姆”,藏語中有幸運的意義,這也是扎西江措對孩子的寄語。事發後,父母急忙把女兒送到昌都市藏醫院就診。經診斷,孩子角膜受外傷,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引起角膜潰瘍,甚至有失明的危險。

此前,在天津援藏醫療工作的推進下,昌都市藏醫院已設立了五官科,有了眼科疾病的基本診治能力,但條件和技術的限制還不能獨立進行眼科手術。留院觀察期間,扎西江措從醫護人員那裏得知,幾天后有天津的眼科專家來醫院開展義診手術,全家人瞬間有了希望。

醫療隊得知後,為了不影響孩子的視力正常發育,決定立刻為患兒開展手術。魏瑞華對患兒進行詳細檢查後親自主刀行角膜縫合手術。魏瑞華説:“孩子病情非常嚴重,傷口有7-8毫米,為了不影響她的視力發育,手術縫針避開了瞳孔。我們希望能夠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確保孩子健康成長。”

經過醫療隊的努力,斯朗措姆的手術非常成功。扎西江措一家感動地説:“天津援藏幹部讓我們掙到了錢,日子越過越好,而天津的眼科專家為我們的孩子做手術,讓她重見光明,謝謝天津的親人們對我們藏民的幫助。”

昌都市卡若區人民醫院是天津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的區級醫院,過去沒有眼科。2020年初,天津市薊州區人民醫院眼科醫生趙朋生作為援藏醫生來到這裡,僅僅用了6個多月的時間,不僅使醫院眼科診室從無到有,而且還填補了卡若區人民醫院眼科的8項技術空白,先後開展了100余例眼科手術,讓百餘名飽受眼疾困擾的患者重見光明。

家住埃西鄉哈拉村的巴卓大娘,96歲高齡,雙目失明3年多,行動極其不便,整日臥在床上,生活品質嚴重下降。家屬聽説卡若區醫院有天津市援藏醫生開展眼科手術,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到醫院。

經眼科詳細檢查後認為巴卓大娘手術風險很高,看著巴卓大娘無助的表情,看著家屬熱切期盼的眼神,趙朋生和同期援藏的王華北對視一眼,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做手術。

經過嚴格的術前準備,精細的手術方案設計,手術如期進行。由於準備充分,手術非常成功,術後第一天查房,揭開紗布的那一刻,巴卓大娘激動不已,露出如孩子般開心的笑臉。

趙朋生表示,一方面通過制定符合科室發展的規劃,一方面聘請天津薊州區的眼科專家遠端視頻授課,進行疑難病例討論。開闊了年輕醫生的視野,拓寬了年輕醫生的診斷思路,提高了年輕醫生的診治水準,培養眼科骨幹力量,為藏族同胞留下一支“帶不走”的眼科醫療隊伍。

在昌都藏醫院的五官科,天津援藏醫生劉亞軍從2016年進藏後就幫助醫院成立了耳鼻喉科門診,2018年單獨設置了五官科。劉亞軍在開展工作的同時,注重藏醫師的帶教培養,從基礎的額鏡使用到耳道異物的取出、上頜竇穿刺術以及耳鼻喉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五官科逐漸發展壯大,現在擁有醫護人員10名,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1人,護士3人,護理員1人。

天津紅十字會副會長張彤介紹,“健康光明行”活動旨在積極響應天津市委、市政府印發的《天津市高品質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助力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2020年實施方案》。未來,天津市紅十字會將繼續響應黨和政府號召,推動中國健康事業發展,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