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溫州市、上海市浦東新區等十地在溫州共同發起建立“全國城市書房合作共用機制”,共同搭建全國城市書房共建共用平臺。

全開放、純公益、不打烊的場館型自助圖書館,2014年在溫州誕生以後,就呈星火燎原之勢在全市遍地開花。記者採訪發現,溫州城市書房紅火的背後,是當地破解群眾文化供需難題、激發民間活力的創新探索與實踐。

城市街角

化解“閱讀煩惱”

借書、還書,只能局限在一兩個圖書館,這是以往溫州市民碰到的“閱讀煩惱”。

溫州市鹿城區縣前頭老街旁,有當地最早的一家城市書房,門口設置了自助辦證機、自助借還機、數字資源查詢機等電子設備。

“疫情發生之前,這裡都是24小時不打烊。”溫州市圖書館館長張啟林説,自助式、轉角就能遇到的城市書房,讓市民有了一個心靈的棲息地。

閱讀無處不在。溫州先後探索出“城市書房+書店”“城市書房+文化禮堂”“城市書房+酒店”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書房88家、百姓書屋63家、文化驛站210家。

這些細小的改變,拉近了市民與閱讀的距離。如今,步行不出15分鐘,市民基本上都能找到身邊的文化“加油站”。

配套政策

激發參與熱情

“房租可以不要,書房不能不建。”這是位於甌海區南塘一組團小區大多數業主的心聲。2015年,聽説溫州市政府正在建設城市書房,業委會立馬開會討論,拿出原本年租金幾十萬元的店舖,用來建城市書房。如今,館藏1.4萬餘冊圖書的南塘街城市書房已成為附近最具人氣的文化空間。

選擇經濟效益還是文化空間?溫州人的答案驚人一致。在溫州夢多多小鎮,商場運營方森馬集團將一樓最旺的商鋪拿出來,按照兒童樂園的風格裝修成城市書房,各類卡通玩偶和貼花設計讓書房童趣十足。

溫州出臺規範性文件,從規劃建設、運作管理、服務提供、扶持補助等四個方面,確立城市書房公開徵集選址、公眾評價服務、星級評定、準入退出等基本制度。這些配套政策進一步激發了社會各界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推動城市書房大範圍鋪開建設,全市88家城市書房,由社會力量免費提供場地、免費裝修設計、參與日常管理的就有79家。

溫州城市書房還充分利用愛心志願者、社區義工等社會力量,參與圖書整理、秩序維護和管理。

互學互鑒

引領文化風尚

目前,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出現在全國眾多城市的街區、商場、公園。截至目前,山東威海、江蘇揚州等全國130多個城市,建立了1700多家城市書房。

各地城市書房如何抱團發展、凝聚力量?9月27日,包括溫州在內的十地發起建立“全國城市書房合作共用機制”,共同搭建全國城市書房共建共用平臺,探索全國城市書房可持續發展機制,打造更具創意的未來社區品質生活,創造更加舒適、溫馨、時尚的公共閱讀空間,提供更加精準、多元、高效、便捷的閱讀服務。

“我們呼籲全國城市之間廣泛開展城市書房城際交流合作,在環境空間設計、特色服務拓展、文化內涵注入、管理模式創新、社會效益提升等方面,互學互鑒,比學爭先。”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朱雲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