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無論是行星還是恒星都有其獨特的色彩,而行星的顏色,可能取決於大氣的濃度,比如大氣稀薄的火星和水星,展現的是它們本身的顏色;而大氣相對濃厚的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則是根據大氣成分以及反射、吸收等效應,給它們帶來五彩斑斕的色彩。

恒星與行星不同,一些比較亮的恒星顏色非常容易分辨。比較暗的恒星顏色也有不同,只是不易分辨而已。恒星顏色取決於星體表面的溫度高低,從恒星的光譜來看,不同顏色代表著不同溫度,有的偏紅一些,有的偏藍一些。偏藍的恒星,表面溫度較高,比如參宿七、軒轅十四和水委一,表面溫度在25000K以上。紅色的恒星,表面溫度較低,如參宿四和心宿二,表面溫度在3600—2600K。

除了行星和恒星之外,宇宙中還存在著不計其數的星雲、星系等天體。這些星雲和星系,也是星空色彩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星雲為發射星雲,是由於受到周圍的O型、B型恒星猛烈的紫外輻射激發而發出光芒。其中的紅色來自於氫輻射,綠光則來自於氧,黃、褐等顏色來自於硫和其他離子。藍色星雲則為反射星雲,它們周圍的恒星沒有足夠的輻射使之電離發光,但足以讓它們因反射而發亮。其中藍光被星雲中的物質顆粒大量散射,而紅光大部分可以透射出去。

由此可見,每種天體顏色的構成原因各有不同。正是它們之間的交相輝映,讓我們看到了美麗夢幻的星空。面對浩瀚的宇宙,還有更多的天體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和發現。

本文由北京天文館副編審李良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