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對老年人的影響,超出很多人的想像。9月3日,《英國醫學雜誌·開放版》發表的一項超過5000人的研究顯示,65歲以上人群中,超過83%曾在過去6周內出現過至少一個部位的疼痛,其中又以肌肉骨骼疼痛最常見。研究認為,肌肉骨骼疼痛已成為全球老年人致殘和疾病負擔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疼痛困擾極為普遍

由英國牛津大學牽頭的這項前瞻性研究,採集了“牛津疼痛、活動和生活方式(OPAL)”隊列的數據,將調查對象確定為社區居住的65歲及以上人群,以了解疼痛對晚年健康的影響。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OPAL參與者存在慢性疼痛困擾,在過去6周內至少出現過一次疼痛症狀;整體而言,女性比男性發病更普遍。若以部位細分,排在前5位的分別為下腰部、膝蓋、手腕、頸部和肩膀,且所有部位的疼痛中,女性佔比都高於男性。

“我國老年人的慢性疼痛比例不會低於英國的調查結果,甚至可能更高。”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老年科主任郝瑞福説,“相比英國,我國還存在慢性病老年患者基數大、各地醫療條件不均衡等劣勢,因此,無論肌肉骨骼疼痛,或其他原因引發的慢性疼痛都不容小覷。”據不完全統計,世界範圍內,疼痛的發病率大約為35%~45%,老年人的發病率更高,約為75%~90%。目前,我國還缺乏嚴謹的針對慢性疼痛發病率的流行病學調查,但一項針對中國六大城市的慢性疼痛調查發現,成人慢性疼痛的發病率為40%,老年人則為65%~80%。

與英國調查相同的是,我國慢性疼痛患者也是女性多於男性,但疼痛常見部位略有區別。比如,北京市朝陽區在2015年進行的慢性疼痛疾病抽樣調查發現,慢性疼痛患者常見3個區域,分別為腰、頸和膝關節;2018年,湖北省十堰市的社區調查顯示,患者疼痛的最常見部位為下肢、腰部和頸部。

一處疼痛,全身受罪

導致慢性疼痛的原因很多,涉及多個科室。郝瑞福舉例説,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不只是骨科的事,骨折屬於骨科,由骨質疏鬆引起的骨關節疼痛屬於內分泌科,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則屬於風濕免疫科。不過,無論哪種疼痛,若不及時干預都會帶來不良後果。

肌肉骨骼疼痛削弱活動能力。肌肉骨骼疼痛對老年人造成的最直接影響是活動能力下降。新研究中,1/3的OPAL參與者報告過去1年內發生過至少1次跌倒。研究人員認為,這與肌肉骨骼疼痛直接相關。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樊碧發教授説,骨關節疼痛首先會限制老人的正常活動,增加其跌倒風險,意外造成的股骨頭骨折、腰椎骨折等連鎖反應,更會使老年人生活品質明顯下降,嚴重時只能臥床,並引起消化功能障礙、心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等。由於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急性損傷易引發心腦血管意外,甚至可能因此致死。

神經痛影響飲食及情緒狀態。老年人免疫力相對較低,更易患上神經痛類疾病,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疼痛等。由於病程長、恢復慢,此類疼痛可直接影響老年人的飲食、睡眠及情緒,且會促發其他並發癥。

癌性疼痛縮短生存期。在癌症確診和中期階段,30%~40%的患者有中到重度疼痛,晚期癌症則高達60%~90%。相對而言,老年人發生癌性疼痛的幾率比年輕人更高,且任何部位的癌痛都會引起局部甚至大範圍的劇烈疼痛,讓人難以忍受。在癌痛折磨下,老年患者更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恐懼、憤怒、抑鬱、焦慮、孤獨等心理障礙,喪失對生活的信心,直至影響生存期。

郝瑞福補充説,因胃病、慢性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等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在老年人中也較為常見。由於疼痛造成的神經內分泌紊亂會導致嚴重的睡眠及心理問題,長期如此,不僅可能出現認知障礙,甚至會引發癡呆。

五個誤區加重傷害

面對疼痛,很多人都有一套自己習慣的應對方法,但樊碧發強調,若處理方式不對,很可能加重症狀、增加傷害。臨床上,老年患者最常見以下五種處理誤區。

誤區一:相信止痛藥萬能。止痛藥並不是萬能的,且有些疾病引起的疼痛忌用止痛藥,比如高血壓性頭痛、胃痛、腹部劇痛等。血壓過高引起的搏動性頭疼可能造成嚴重的腦血管病變,盲目使用止痛藥會延誤診治;胃痛時使用止痛藥會加重胃腸道損傷,特別是對胃腸功能較弱的老年人來説,濫用止痛藥不僅不能緩解疼痛,嚴重時甚至可導致胃潰瘍、胃出血、胃穿孔等嚴重消化道並發癥;腹部劇痛的病因複雜多樣,若未弄清病變性質就貿然使用止痛藥,雖可暫時緩解症狀,卻極易掩蓋病情,貽誤治療時機。除上述情況外,若確認適用止痛藥,也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

誤區二:疼痛忍忍就好了。一些老年人認為,年紀大了,腰腿疼都不是病,忍忍就過去了。這種想法很容易耽誤原發病的治療。老人若突然出現胸腹疼痛或劇烈頭痛等,一定不能忍痛觀望,應儘早就醫,規範治療。

誤區三:跌打扭傷就熱敷。不是任何跌打扭傷都能熱敷,特別是剛扭傷時,一旦熱敷,反會加快血液流動,使瘀血更重,惡化病情。一般情況下,對損傷恢復後期出現的、由急性轉為慢性的疼痛,可採用熱敷緩解。

誤區四:反覆按揉患處。急性損傷、突然的肌肉拉傷等,不主張盲目按揉疼痛部位,避免造成二次損傷。一些常見原因的慢性勞損性疼痛,比如爬山後腿肚子酸痛可考慮按揉。

誤區五:民間偏方治大病。民間有很多應對疼痛的偏方,若盲目採用,可致病情加重。比如,腰背疼、肩膀痛就在樹上或電線桿上撞,患帶狀皰疹後用燃燼的香灰塗抹疼痛處等都不靠譜,切莫輕信。

兩位專家提醒,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避免保持同一坐姿較長時間;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受潮造成進一步損傷,冬春季節尤其要防感冒,否則易引發心肺疾病;對於非跌打扭傷疼痛,睡覺前可熱敷,或貼膏藥、暖貼等;平時行動要謹記“慢”字訣,比如起床不要猛、走路不要快、運動不宜劇烈等;調整心態,適當轉移注意力,避免因疼痛出現負面情緒。

樊碧發説,慢性疼痛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需要進行長期、科學的管理,也需要健康生活方式的配合。他建議老年人提高疼痛管控意識,對慢性疼痛進行分級預防: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配合適當運動,以增強肌肉力量、加強關節靈活性、提高身體協調性;二級預防是對疼痛性疾病要早診斷、早治療,避免慢性化,積極按流程治療,治療過程不能斷斷續續;三級預防是進行積極康復,以防出現痛性殘疾等不良後果。

受訪專家: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樊碧發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老年科主任郝瑞福

本報實習記者石筱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