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白銀市平川區,果樹蔥蘢,良田有序,花香瀰漫,山川原野都是生機勃發的新氣象。

憶往昔,“空殼村”是平川區最基本的村情,一米水渠、一段道路、一個路燈,甚至一些村辦公筆墨的費用,對一個村子來説,都是望發展興嘆。

沒有資金,限制了村子發展的腳步。

近年來,平川區堅持把抓黨建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為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動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經濟,以黨群創業互助會為載體,整合各類資金,鞏固深化“11+X”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全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村集體經濟是一座沉睡的“金山”,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

從“一無所有”到“為民富民”

荒蕪一畝地,就失去一份生活的保障。

在一向生活生産條件艱苦的魏家地村,因為一座蓄水池的建成,200多畝原本撂荒的土地在2019年被盤活了,為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動力與希望。

圖為魏家地村集體經濟資金修建的水壩

這座蓄水池,正是村集體經濟資金為老百姓辦的好事。

張潤花是魏家地村的一個普通農戶,以前就有4畝多土地是撂荒的,自從去年蓄水池建成投入使用,家裏多了4畝良田,也就多了一份經濟收入。

“你看這玉米,長得那叫旺盛啊,連片兩百多畝地,綠茵茵一片,看著我們心裏都踏實的很。這些地荒了很多年了,沒水澆,村上沒辦法,農民更沒辦法,就一直眼睜睜看著長草,去年村上有錢了,出錢修了這座水池子,我這四畝地就收入了近五千元,那可是家裏的一筆大收入啊”,張潤花望著眼前漲勢喜人的玉米地,高興地合不攏嘴。

這是平川區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到約9萬元,為老百姓辦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方便了很多,以前村上沒有一分錢,村幹部自己墊付錢為村裏辦事的不計其數,現在越來越好了”,魏家地村專職村書記劉小婷告訴記者。

近年來,平川區通過“政策鼓勵、資金扶持、村企結對、整合項目”等方式,非公企業結對幫扶村級集體經濟,依託企業發展農業産業化項目,興建農業産業基地、農畜産品加工基地和其他配套設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截止目前,已有12個村與幫扶企業開展土地開發出租、種養殖合作、荒山承包等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資金支援引領實體經濟。建立完善鄉鎮黨委牽頭抓總,村級組織為主體,職能部門配合,企業廣泛參與的村級集體經濟聯動發展機制,在人才、設備、技術、培訓等服務方面為集體經濟薄弱村提供積極支援。在各鄉鎮成立了農村金融工作領導小組,組建鄉鎮金融服務站及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鼓勵金融機構開發農村金融産品,延伸到村到戶金融服務,較好的解決了發展集體經濟融資難的問題,全區61個行政村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實現全覆蓋。鼓勵村級組織以牽頭組建或直接興辦等方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協會等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步伐,累計籌措資金2000余萬元,用於培育壯大制種、番茄、大棗、菊粉、生豬、肉羊、奶牛等特色優勢産業,通過規模化經營,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穩步增長。

從“點上開花”到“面上結果”

“這幾年,我們村的領導班子對著呢,生活真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毛卜拉村六社的強有山聊到如今的生活,就是一個詞語:樂呵。老人説,他今年74歲,入黨四十多年了,他見證了這個村莊的發展,從曾經的毛坯房到今天的小洋樓,從曾經的煤油燈到今天的太陽能路燈,從面貌到老百姓的生活,都發生了太大的改變。

圖為毛不拉村集體經濟資金為小區安裝的路燈

強有山老人説:“現在村裏有個大小事老百姓再不掏錢,澆地的水渠都修好了,也是村上的錢,村上還有打捆機、旋根機一些農用設備,現在村民方便的很,一個電話就搞定了......”

老人所説的村上的錢,就是毛卜拉村的村集體經濟。

“我們的村集體經濟2016年發展壯大,2017年買了一個玉米秸稈打捆機,今年又買了三台農用機械,今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90萬左右,今年預計可增加40多萬”,毛卜拉村書記周寶平算起了村裏的經濟收入,他説,就3台農用設備為集體經濟創收也是很大一部分,還有公司、合作社、用水協會的收入。

毛卜拉村的農業機械服務合作社模式,就是平川區創辦集體服務型經濟組織的模式,機械出租給農戶發展農業生産,農戶不再每家每戶購置相同類型的農業機械,節約了農戶資金,集約利用集體資源,同時收取租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在方便群眾生産生活的同時,充分開發了新資源,又促進了企業發展、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資源開發是發展村集體經濟一項行之有效的舉措,也是培育村集體經濟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該區推行土地集約化經營,把農戶分散的土地通過流轉方式集中起來,通過統一齣租、經營或入股其他企業或合作社的方式,參與分紅,獲得收益,壯大集體經濟。鼓勵村級班子對村域內的荒山、礦産、陶土等資源進行合理開發,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發展優勢轉化。截至目前,全區村級組織共發展枸杞、番茄、馬鈴薯、菊芋、中藥材、馬鈴薯、玉米等特色種植業23500畝,通過“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等“村企共營”模式,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在發展集體經濟的路上,平川區統籌規劃、全面施策。盤活集體資産,針對寶積鎮墩墩灘村、周家地等村通過“三變”方式對村集體所有的關閉企業、閒置房屋和校舍、機械設備以及水利水電工程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設備、場(土)地等集體資産,通過發包、租賃、參股、聯營、合資、合作等方式加以開發利用,增加集體收入,利用各級財政投入資金,用於發展村級公益事業所形成的公益性設施,納入村集體資産管理範圍;利用集體資源,種田鄉、復興鄉等各行政村通過對無償佔用、低價發包的村集體耕地、水面、林場、未利用土地等集體資源進行認真核查,通過自主經營或公開競標的方式轉讓、出租集體資源,充分發揮資源效益,增加集體收入。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灘、荒水及路邊、水邊、田邊、村邊等集體“四荒四邊”空閒地,發展林業、種植業、養殖業等,提高土地産出率和利用率,增加集體收入。鼓勵村集體結合鄉村建設、農村環境衛生治理、村莊整治和河道疏浚等,開發利用集體水土資源。

白銀市平川區集中連片流轉土地,加強服務指導,增加集體收入。也可在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的基礎上引入現代農業項目,統一對外發包,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土地效益,增加集體收入;共和鎮毛卜拉村、老莊村等大力推進土地整治,利用舊村改造騰出的土地,通過士地復墾和綜合開發利用,增加集體收入;水泉鎮、寶積鎮、王家山鎮等鄉鎮各行政村圍繞當地主導産業和特色産業,結合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改造等農業項目,大力發展一批現代農業産業化項目,積極興辦一批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示範項目,建設生産、加工和經營服務設施,帶動農民發展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産業,形成“一村一品”,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把農民增收和集體增效結合起來,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興辦經濟實體,該區以村“兩委”領辦帶頭髮展村集體經濟為導向,鼓勵村集體發揮自身優勢,利用黨群創業互助會資金,運用各種有利條件,積極創造和把握機遇,發展農業企業,興辦種植、養殖、加工增收型等各類經濟實體,通過經營收益、入股分紅等途徑,增加集體收入。開展服務創收,鼓勵村集體結合産業發展的需要,領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農資銷售點和産業服務公司等合作組織,為村民提供農資供應、農産品購銷、科技指導、商標使用、資訊提供、電商銷售等服務;鼓勵村集體興辦運輸隊、裝卸隊、農機服務公司、勞動力服務公司、物業公司等配套服務業,為企業、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提供生産經營性服務;鼓勵村集體創辦綜合服務社、便民服務店等,開展家政、環衛、養老、商貿、道路養護、綠化管護等服務和金融、保險、廣電、通信等代理服務,增加集體收入。

該區鼓勵村集體通過集體預留地、閒置村集體設施招商引資,增加集體收入。鼓勵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村集體可通過為企業提供招工等服務,增加集體收入;依託美麗鄉村示範村,發展特色景點景區,吸引區內外遊客,通過特色農産品銷售,發展餐飲、住宿、停車場、文化體育、休閒觀光等服務項目增加村集體收入,積極推進旅遊配套設施建設,保護和開發紅色歷史文化、特色文化資源,通過發展特色旅遊發展村集體經濟;平川區結合“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模式,積極探索“鄉村特色産品+電商”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思路,依託電商平臺,整合特色産品,構建網上農貿市場,推動“網貨下鄉”和“農産品進城”雙向流通,實現經營主體盈利。

如今,平川區村集體經濟猶如“一池活水”流入群眾心田。截止目前,全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324.12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呈現‘百花齊放’局面。平川區在帶領農戶脫貧增收的同時,正實現著特色産業的可持續發展壯大。(金樹棟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