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在臨床的廣泛應用,臨床多個學科對病理診斷提出了新的需求。檢測腫瘤組織中是否存在靶向藥物有效發揮作用的適宜靶點或判斷患者是否適宜使用分子靶向藥物的需求日趨緊迫。目前已應用於臨床的常見的分子病理檢測技術主要包括FISH(熒光原位雜交),DNA測序,實時熒光定量PCR,還有用於液體活檢的數字PCR和CTC(迴圈腫瘤細胞)檢測等。這些分子病理診斷技術在腫瘤遺傳風險預測、輔助診斷、用藥指導、療效監測、預後評估等疾病診療全週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應用。

而在實際應用中,同一個檢測靶點,可能有多種方法可供使用,那該如何選擇實驗技術呢?不同的患者可以利用的檢測樣本類型及品質都有所不同,患者的診療需求也各有不同,不同的實驗技術的可靠性、靈敏性更是差別較大。而臨床醫生直接面向病人,忙於大量臨床診療工作,不了解不同實驗技術的區別,具體選擇使用哪一種方法,這就需要病理醫生在面對每一份臨床檢測需求時,全面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病史和診療需求的基礎上,做出最有利的選擇。一方面,要考慮到病理標本大小、類型、腫瘤細胞含量及技術條件來選擇,另一方面則要視患者的診療需求、患者所處病期、身體狀態、甚至醫保政策、患者家庭經濟狀況而綜合考量而定,做出最有利於患者的選擇。日常工作中,我用心對待每一位患者的臨床檢測需求,選擇適合的檢測方法,實驗工作中嚴格規範操作,嚴格質控,對得起發出的每一份檢測報告。

作為一名病理科醫生,深知手中發出的每一份報告對患者後續治療方案的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將繼續堅守工作崗位,不斷創新、精進技術,努力做到不辜負每一位患者的信任。


專家簡介:

徐金玲,醫學博士,天津市人民醫院病理科主治醫師。2018年榮獲天津市衛生計生行業第五屆“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第一名,2019年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理科短期進修分子病理診斷。主持院級課題一項,發表SCI論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