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拔火罐的旺季,有些市民拔完火罐後,罐印上出現小水泡。這被認為是“拔出濕氣”,説明拔罐效果好。但如何處理這些水泡,卻令人為難。拔出水泡就是排濕氣嗎?拔出的水泡如何處理?記者就此請教了武漢市第六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阮虹。

“這個説法有一定道理。”阮虹介紹,夏天氣溫高、雨水多、濕度大,民間傳統觀念認為,這種時段人體很容易積聚濕氣,正適合拔火罐來排除濕氣。夏天拔火罐,還能起到溫補陽氣、散寒祛濕和活血化淤的作用。

拔火罐時,通過真空負壓原理,將火罐吸附在經絡穴位處的皮膚上,從而吸附出體內的病理廢物,疏通人體的經絡氣血,調整臟腑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火罐起水泡的原因很多,濕氣較重的人,體內的痰、飲、水、濕等病理産物以及水分,在負壓的作用下被吸入皮膚中,就可能形成水泡。但拔火罐時間過長、火罐溫度較高、拔罐過重壓力較大,也可能導致皮膚起水泡。此外,選擇背部、兩脅、臀部這些部位拔火罐時,也更容易起水泡。

阮虹建議,如果水泡較小,一般不需要處理,觀察幾天,被人體吸收後,水泡自然消失。如果水泡較大,可以用常規的碘酒和酒精消毒後,用一次性注射器在水泡的邊緣刺入將組織液抽走,然後塗抹龍膽紫即可,不必要包紮。如果出現了感染,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菌藥物。

阮虹介紹,按照中醫理論,如果出現以下這些症狀,就表明可能“濕氣重”:大便不成形,溏稀甚至便秘;舌苔厚膩,舌體邊緣成鋸齒狀;疲倦無力、無精打采、困乏嗜睡;既怕冷又怕熱,冬夏都難過;口乾、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頭髮油膩,脫髮、白髮;浮腫、眼袋下垂;腰酸關節疼痛;胸口悶;黑眼圈;睡覺打呼嚕;頭暈沒精神,特別疲勞;皮膚油膩、起濕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