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週知,疫苗需冷藏保存,一般在2到8攝氏度是安全的,在其他溫度下,疫苗中包含的蛋白質會解體,導致疫苗失去活性,全球數百萬兒童也因此錯過接種疫苗,但現在這一情況有望成為歷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日報道,英國科學家巧妙地給蛋白質穿上一層二氧化硅“外衣”,即使加熱到100攝氏度或在室溫下保存長達三年,疫苗的結構仍完好無損。

巴斯大學與紐卡斯爾大學合作開發了這一“硅化”技術,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科學報告》雜誌。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普通郵寄方式將兩份破傷風疫苗從巴斯大學郵寄到紐卡斯爾大學(兩地距離300英里,郵遞需要一兩天時間)。一份疫苗“穿上二氧化硅外衣”;而另一份則無保護措施。無毒材料二氧化硅是沙子的主要成分。

結果發現,“硅化”疫苗注射到小鼠體內成功觸發了免疫反應,表明疫苗具有活性;而無保護措施的疫苗注射到小鼠體內未觸發免疫反應,表明該疫苗已在運輸過程中被損壞。

最新研究負責人、巴斯大學化學系的艾塞爾·薩塔巴娃博士説:“研究結果令人興奮,這項新技術不僅保護了疫苗的蛋白質結構,還保留了其功能——免疫原性。”

薩塔巴娃解釋稱:“我們目前的重點是破傷風疫苗,破傷風疫苗是兒童接種的DTP疫苗(白喉、破傷風和百日咳)的一部分。接下來,我們將致力於開發熱穩定的白喉和百日咳疫苗。最終,我們希望‘硅化’整個DTP三聯疫苗,這樣每個孩子都可以在不依靠冷鏈運輸的情況下接種DTP疫苗。”

薩塔巴娃稱,“硅化”疫苗可在5至15年內用於人類,她希望這種“硅化”技術最終被用於存儲和運輸所有兒童疫苗及抗體和酶等其他蛋白質産品上,“我們的宗旨是使用熱穩定疫苗並減少對冷鏈的依賴,在低收入國家根除疫苗可預防的疾病。”

據悉,由於暴露于次優溫度,多達50%的疫苗在使用前被丟棄。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2018年有1940萬名嬰兒沒有接種常規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