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以尚天裕為首的老一輩骨科專家,首倡“中西醫結合骨內科學”並出版《骨內科臨床診治學》。隨著中醫骨傷科日漸以開刀手術為主的趨勢,《中醫骨內科學》應運而生。

       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醫骨內科學》洋洋近200萬字,是我國著名中醫藥學家教育家施杞教授,有感於他為之奮鬥一輩子的中醫骨傷科日漸失去中醫特色,不顧耄耋之年,毅然率領眾弟子編此巨著。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古為今用不泥古

       《中醫骨內科學》開宗明義,從道家哲學、儒家哲學和佛教形成發展及其對中醫骨科理論方面的指導意義,論述了歷代醫家在其哲學思想指導下,研究中醫骨科健康養生的豐富臨床經驗。特別是對中醫四大經典著作形成及其對中醫骨內科的貢獻,讓讀者深刻認識到中醫骨科的一方一技都是受哲學思維指導下形成的。

       例如,對中醫骨傷科兩部經典的論述,分析了作者哲學思維對學術的貢獻。其一是唐代藺道人的《理傷續斷方》,其二是明代異遠真人的《跌損妙方》,既論述作者的哲學思維,也介紹其學術淵源,使讀者有較深刻的理解。

       在“辨證篇”中,不僅傳承傳統的六綱、三焦、衛氣營血、臟腑、氣血辨證,還吸取近代研究的體質學説,骨傷生物力學及衰老學的辨證理論經驗和現代診療的檢查方法。在“治法篇”中,全面收集所有的內科療法,重點突出了歷代的中藥方劑療法並介紹了作者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在“手法治療”仲介紹“施氏三步九法”,在“導引練功療法”仲介紹了歷代導引練功療法之後,重點突出“施氏十二字養生功”,可謂繼承創新的楷模。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介紹骨科各種治法,唯獨不介紹“手術療法”,僅在臨證篇仲介紹個別骨折合併神經血管損傷的,或近關節部位的手術方法,並加以述評。這對當前學科隊伍中“大上手術臺”,無異是一種否定。這一方面表明作者堅定的文化自信立場,也表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中國文人氣節的精神,難能可貴。

       洋為中用不離宗

       《中醫骨內科學》一大特色,就是將現代醫學的科學研究技術圍繞中醫藥的研究而列科研篇。該篇分列“臨床試驗研究”“基礎實驗研究”和“科學研究題例”,並且面向基層,專列“中醫精準骨內科學和社區隊列建設”章節。對科學實驗交流建設與發展也有詳盡的介紹。這給從事中醫骨傷科的讀者指明瞭學科發展的方向。作者以“經典的中醫氣血理論、腎精與腎骨理論、痰瘀理論和正虛邪實理論”為指導、以確有療效的臨床實踐為支柱、以可靠的臨床實驗研究和深入的療效機制研究為手段、以突破性的成果創新為導向、以科學的理論詮釋為昇華”的研究模式,將中醫藥學與生命科學、現代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生物資訊學等有機結合,通過規範化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及轉化研究,探索其內在規律,實現了“由繼承傳統到現代創新,由經驗技術到科學方法,由流派傳承到學科建設”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了中醫骨內科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醫骨內科學》出版,正值教育部對停辦近20年的骨傷專業教學,開始對部分有條件院校恢復此專業之際,教材等於人才,祈望從事中醫骨傷教學的有識之士,能以《中醫骨內科學》為藍本,編訂教材。只有這樣,才能讓中醫骨科從斷代失傳的邊緣換發青春,為建設“健康中國”作貢獻。

       為感謝施杞師徒為中醫骨傷科做出的傑出貢獻,賦詩一首以志:“鴻篇付梓驚醫界,讀罷如雷震九霄;動輒開刀本積怨,崇洋媚外未曾消。濟人治病為天職,仁術仁心作渡橋;更喜杏林春意鬧,文化自信在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