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走進湖北省嘉魚縣潘家灣鎮東村村衛生室,這裡都是窗明几淨,一塵不染。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藥品排列得井然有序,電子紙質檔案一應俱全。村醫鄧佩勳在這裡工作了30多個年頭,卻不曾有一天懈怠。對村民,他有求必應;對工作,他一絲不茍;對同事,他熱情坦誠。2017年,他被評為全國衛生計生系統的勞動模範,全省僅2人入評。

1967年,鄧佩勳出生在潘家灣鎮的一個村醫家庭。爺爺和父親都是村醫,從小便耳濡目染,對醫學頗有感情。9歲時,鄧佩勳眼見自己的父親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離開人世,就決定今後要行醫。

14歲因家庭困難無法繼續讀書的鄧佩勳拜師開始學醫。苦學3年後,1984年,鄧佩勳回到東村成為了一名村醫。1993年,鄧佩勳取得湖北省鄉村醫師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2010年考取了國家執業助理醫師。

能吃苦、愛學習、態度好、醫術高是東村及附近幾個村村民對鄧佩勳的評價。

講原則的“死腦筋”

在鄧佩勳的妻子賀迎春眼裏,鄧佩勳是一個過於講原則的“死腦筋”。

2014年,在嘉魚縣及潘家灣鎮的鼎力支援下,鄧佩勳主持修建了面積達180平方米的村衛生室,整合了原三個村衛生室的人力資源。

“村衛生室擴建後,鄧佩勳的習慣一直沒變!”賀迎春説。

原來,鄧佩勳習慣夏天早上5點、冬天7點準時到村衛生室打掃衛生,時間大概40分鐘,多少年從未間斷。而作為村衛生室成員之一的賀迎春每天也得如此。

對此,鄧佩勳的解釋是,衛生做完後的時間正好病人就多起來了,晚了就沒時間了。病人患病心情本來就不好,如果有一個舒心的就醫環境,病人心理上會舒服些。

不僅如此,對於賀迎春的工作和非工作時間,鄧佩勳都有明確規定:工作期間不得對患者説重話、擺臉色,喊病人時聲音也不能太大,晚上下班後的非工作時間,可以參加跳舞健身等娛樂活動,但絕對不能打麻將,以免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對於這些不成文的硬規定,賀迎春都積極遵守並大力支援。但對於鄧佩勳要求的村衛生室一年365天,天天都不能關門,賀迎春卻感到苦不堪言。衛生室除了鄧佩勳夫婦外還有三位醫生。對於他們,鄧佩勳則要求7:30~11:30、13:30~17:30上班,其他時間及週末都休息。這就導致鄧佩勳夫婦只要病人稍微多一點,中午就必須吃頭天的剩飯或者泡麵,人多了就不吃了。已經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讀博士的兒子和已大學畢業工作的女兒當時高考和上大學時,作為父親的鄧佩勳都因工作原因缺席了。

賀迎春説,丈夫對醫療政策尤其講原則。雖説丈夫是學中醫出身,但因為沒有取得相應的執業資質,在看診過程中,他從不為病人開內服的中草藥。對只需要通過割疳積、拔火罐、扎針灸、推拿、中草藥外敷等治療的患者,鄧佩勳也是堅持不收費的。

不講原則的老好人

而在村民眼中,鄧佩勳卻是一個不講原則的老好人。

村民藍志剛向記者講述了自己難以忘懷的一段經歷:2005年夏天,他得了糜爛性胃潰瘍及胃出血,到縣人民醫院檢查後需要住院治療。當時藍志剛的父親去世不久,子女也要上學,家裏開銷很大,根本沒有錢去住院。拿著診斷書回到家裏,藍志剛找到了鄧佩勳。

“鄧醫生,我家裏實在沒有錢去縣醫院住院,我該怎麼辦啊?”藍志剛説。鄧佩勳寬慰他道:“你先不急,治病要緊,我來想想辦法。”隨後,鄧佩勳結合醫院的診斷結果,根據藍志剛的病情,制定了治療方案,按成本價收費。每次輸完液之後,他還會用摩托車送藍志剛回家。此後的一個多月,鄧佩勳冒著酷暑高溫,每天都到藍志剛家去給他護理。

“我病癒後,鄧醫生累瘦了一大圈,他還掏出100塊錢,讓我去買點營養品補身體,自己卻捨不得買。”説起往昔的點點滴滴,藍志剛忍不住抹了一下眼眶中的淚水。

行醫30多年來,鄧佩勳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隨叫隨到。一年除夕夜,他和家人正在吃團圓飯,村民曹鳳香打來電話,説她的孫女突然手腳抽筋,嘴唇青紫。鄧佩勳初步判斷小孩子是高燒引起的驚厥,便一邊囑咐曹鳳香將筷子裹上布條塞到孫女嘴裏,一邊放下碗筷,背上藥箱直奔曹鳳香家。經過及時搶救,小孩病情好轉,鄧佩勳回到家中時,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

東村有一名80多歲的趙定祥老人,由於高血壓中風導致癱瘓,還患有冠心病。老人的老伴已經去世,家境貧寒,無錢就醫。多年來,鄧佩勳視老人為親人,悉心照料著,只要一個電話,他就會及時去老人家出診。不僅如此,他還免除了老人的全部醫藥費。

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鄧佩勳為病人墊付應急醫藥費17萬餘元,為病人減免醫藥費5萬餘元。

沒有心計的同事

在鄧佩勳的三位同事眼中,他是一個沒有心計的同事。

曾春林曾是其他村的村醫。2014年三個村衛生室合併時,他曾十分擔心自己的待遇會降低。曾春林説:“畢竟是自己合併到東村。從其他村合到東村,待遇還不是別人説了算。”

讓曾春林沒有想到的是,三村衛生室一合併,鄧佩勳就宣佈:今後村衛生室的收入幾個人平均分配,不按工作崗位和勞動量來計算工資。鄧佩勳説:“村衛生室合併,幾個同事最擔心的肯定是待遇問題,必須要讓他們吃下定心丸。”

在工作分工時,鄧佩勳主要負責醫療、外出就診等,另外三位醫生主要負責工作量相對較小、難度較低的公共衛生服務。

該衛生室的另一位村醫陳龍輝説:“鄧佩勳的勞動付出比其他醫生都多多了,像清潔衛生、工作臺賬等都是鄧佩勳利用非工作時間做的。衛生室所有苦的、累的活,鄧佩勳都會留給自己做。”

曾春林説:“鄧佩勳總是以身作則,村衛生室的醫生們之間從沒有發生過矛盾和爭吵。”

陳龍輝介紹,衛生室有考勤表,在這個考勤表上,出勤率最高的就是鄧佩勳夫婦。雖然鄧佩勳偶爾也有缺勤的時候,但都是因為出去開會等。鄧佩勳説:“這個考勤表主要用於是大家相互監督,不是用來作為發放工資的依據。”